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一次

(2007-02-21 19:32:54)
再说一次某日聊天,与莉莉争论起波兰斯基的一部电影倒底叫《死亡与少女》仰或《死亡与处女》,我记得的确是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罢,结果为这个答案居然巴巴儿地将片子翻出来又看一遍,港版翻译为《死亡与少女》,台版却是《死亡·处女》,平手。这才发现原来中谷美纪在《爱的和弦》里演出的角色便是演奏这首《死亡与少女》,可恨对古典乐一窍不通的我非得待最后一集看完,才发现女主角死亡的秘密结尾,先前无休无止地演奏这曲子时,我依旧保持麻木与茫然。这样的短假真是好,可以做一些奢侈的事情,比如为一个片名便花去两个小时,最后为西格尼·弗妮的表演感到好笑,很多影迷只要看到她与苏珊·萨兰登扮些稍稍强势又神经质的角色,便会将片子里的某些元素归为“女权”。波兰斯基很喜欢让两个男人跟一个女人纠扯,随后总归是女人得意洋洋地大获全胜,借用本·金斯利在片中的一句台词便是:“这很正常,因为她是个女人。”我猜想大多数男人对女人的怪异举动总归会如此定论,就像把不可思议的现象归功于上帝那样。
        《死亡与少女》到最后亦未能点穿倒底保莉有没有认错人,可能那也仅仅只是一次“心理治疗”,保莉历经多年之后的恐惧已经不能称之为恐惧了,到最后那变成了急需发泄的情绪,如果再找不到出囗,可能保莉亦会走向偏执与疯狂,创伤结成了硬块堵在胸囗,不摒除是不行的。当年的舞台剧我是没有看过,然而我却依旧察觉到本·金斯利的复杂,他倒底是不是那个纳粹恐怖时代的魔鬼医生米兰达?最后为什么要承认?而且表情如此真实。或者一切只是保莉的臆想症发作,非得那样子才可以结束噩梦,影片末尾米兰达与保莉在音乐会上听《死亡与少女》的提琴四重奏时,眼神交流后速度错开,仿佛是从未见面的陌生人。它便是那么样以欲言又止的姿态骄蛮、哀伤地结束故事,我喜欢这样的落幕,空出恰到好处地一点地方给你自己思索。
再说一次
        相比之下,梅尔·杰普森的《启示》则涨满了他的追求,自从《勇敢的心》之后,个人英雄主义从未离开过他的血液,《受难》如是,《启示》亦如是。不可否认那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充满原始的丰沛力量,残酷与文明相交融,然而依旧是一个人的胜利,哪怕仅仅是逃亡的过程,亦带着无尽的勇气与坚强。终于明白《启示》为何不能入奥斯卡的法眼,主题太正统,形式与杰普森从前主演的动作电影没有两样,无非是子弹变成了长矛,刺杀改为祭祀,除此之外,又与《爱国者》有何区别呢?我相信杰普森可以变成比伊斯特伍德更聪明的导演,只是现在他还未懂怎样摆脱好莱坞给他多年来灌输的那些垃圾。顺便提一句,《启示》里头那扮演酋长儿子的男主角非常漂亮,大概是最漂亮的土著人了。
        《巴别塔》无论多少人叫好,我还是觉得不可以那么样“撞车”,虽然肯定导演不是故意的,但是东京的桥段是如此牵强,墨西哥保姆的故事又不得不教人联想到《撞车》中桑德拉·布洛克与黑人保姆之间的隔阂与理解。甚至连历史创伤造就的后遗症都是如此相似,微妙的联系与无奈可悲的发展,均是似有若无的必然,那善良纯朴的墨西哥保姆由安德里亚娜·巴拉萨演来自然得不着痕迹,仿佛不是在演,而是实实在在地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浑然天成的表演模式最适用于亚利桑德罗的电影,他喜欢用无限接近的真实谛造感动与浪漫,比如哥哥中弹以后,弟弟愤而举枪还击,一切那么理所当然,合适地让你想哭出来。
          再说一次现在才看《罗丹的情人》会不会有点晚?可能吧。阿佳妮为何长一张脆弱的脸孔?又为何有一双燃烧着神经质火焰的眼睛?像海底的深蓝感染了她的心。蜜歇尔最后还是疯癫了,她被关到一个永远看不见罗丹的地方,为什么还要说:“千万别让罗丹知道我在哪儿,一定是他的党羽还要来害我!”?
         这一切,倒底是为什么?我在阿佳妮歇斯底里的妆容里看不到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