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当

(2007-02-15 11:27:11)
上当终于咬咬牙把《郁金香》买了来,原是想欣赏来的,翻了几页实在是瞧不下去了,那些所谓的“张学专家”好似吃米田共长大的,要么纯粹对“张腔”没谙透,仰或装疯卖傻指着蒙钱呢?且不说小说本身的立意有什么问题,单单那写作手法就是与其它小说有出入的。众所周知,张爱玲写小说大多讲究刻画心境,从旁拿捏细节来构筑情怀,因此她能脱离出一般三流写手的范畴,给人繁华后孤寂的沉韵。然而这篇《郁金香》却似是用了大量的对白来发展故事,那恰恰不是张的手法,她是断不会在一些插科打诨的调侃话上下功夫的,这亦是她心气儿高的表现。只要不是剧本,张永远都忽略对白的琢磨,林夕曾经评价张的小说里人物均不说“人话”,亦是反映了张氏作品中冷清微妙的人际关系。
       《郁金香》阅到一半就看出不自然的地方,引用太多,是张氏所不屑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均以压缩在一个小节里结束,像极了那个年代最无闻的作者干出的营生。况且,用词之粗糙亦是教人惊讶,非但“海味”全无,倒似是因为刻意模仿《红楼梦》之故,南京味和苏州味儿反而是出来了。另外,通篇几乎无一处刻骨描绘世态炎凉的“绝句”,张是喜欢那样子在作品中时不时刺一个锥出来扎扎你的,这篇小说里我看不到。哪怕最末亦是“满盘皆落索”的下场,却全不留余味。女人写书,最喜细叨那些周边景物,此篇中涉及甚少,倒是时不时引用什么话剧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一流,似拼命在自己脸上敷粉的村姑。
       或者我这些指责均是无根据的,属于完完全全无考证的自淫,但是哪怕《郁金香》确系张氏旧作,其价值亦是低浅的。不如《连环套》、《金锁记》或《红玫瑰白玫瑰》那么铭心刻骨,张氏作品里我最不喜《十八春》,那亦是被其中错失的残酷伤着罢了。
       另:收到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了,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双重卡波特
后一篇:奥斯卡先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