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看电影需不需要分析到技术层面的问题

(2006-12-24 09:07:00)
      对不起,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突然要跟杀手讲这些问题,MS是因为他说看电影多的文盲铁定比看电影少的文人懂电影,只是不擅长表达。然而又以电影技术为第一准则,于是我就憋不住留言了。
~~~~~~~~~~~~~~~~~~~~~~~~~~~~~~~~~~~~~~~~~~~~~~~~~~~~~~~~~~~
     起因
     我:
     还说什么多看电影的人一定比少看电影的文人更懂电影,那你咋批释凡看电影是个SB?电影你分析到技术层面,说来说去,技术还是为电影里的人文意义服务,镜语就是表现人文的一种特殊文本.多看电影的人可能能够评判大片的优劣,但是遇上<柏林苍穹下>或者<爱在黎明破晓前>那样的片子就会打瞌睡,大量对白,大量画外音,甚至后者的镜语很朴素,没有什么花哨的展现,首先技术是为了什么?是要让观众看清楚里边你用了几个运动镜头,几个分镜?还是要看技术辅就的成果带给我们的观后感?
~~~~~~~~~~~~~~~~~~~~~~~~~~~~~~~~~~~~~~~~~~~~~~~~~~~~~~~~~~~~~~~~~~
     天台杀手 @ 2006-12-23 21:12
     打这么多字放评论里太可惜了,本来我这博就没什么内容,这样一来又凑一篇,嘿嘿。
-------------------------这是一条分割线--------------------
      妖娆:还说什么多看电影的人一定比少看电影的文人更懂电影,那你咋批释凡看电影是个SB?电影你分析到技术层面,说来说去,技术还是为电影里的人文意义服务,镜语就是表现人文的一种特殊文本.多看电影的人可能能够评判大片的优劣,但是遇上<柏林苍穹下>或者<爱在黎明破晓前>那样的片子就会打瞌睡,大量对白,大量画外音,甚至后者的镜语很朴素,没有什么花哨的展现,首先技术是为了什么?是要让观众看清楚里边你用了几个运动镜头,几个分镜?还是要看技术辅就的成果带给我们的观后感?
-------------------这又是一条---------------------
        我来解释一下。
        首先,关于释凡(又是这小子)。有一些概念需要分清楚。“多看电影”是“懂电影”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是说:要想懂电影,一定要看过很多电影。只看过少有的几部,有一半还是烂片,那不可能懂电影。反过来说,看过很多电影就一定懂电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好比音乐一样,懂音乐的人一定听过很多音乐,但是听过很多音乐的就会懂音乐吗?如果他是五音不全的呢?在我认为,释凡就属于这种“五音不全”的人(也可能是因为他太固执,太相信自己),他看再多电影,也不会用电影的方式去思考。
       文盲与文人只是一个例子,也并非没有例外,还有一个天分的问题在那里嘛。而且即便如你所想,文人比文盲的理解能力更强,文人看一部顶上文盲看十部。但是如果文盲看一百一千部呢?他真的不比只看过一部电影的文人更明白这电影的意义?这就难说了,只是文盲理解的东西他不善于表达出来罢了,总是比某些文人貌似理解地胡乱表达要好。
      我认为看过很多电影的人,会慢慢习惯用电影思维去思考导演的意图。不懂得运用电影思维的人,往往会一厢情愿地去曲解导演的意图。我所说的“看过很多电影”,指的是有一个对电影积累和消化的过程。那种填鸭似的对电影的“恶补”,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所以有时候我看到论坛在比较谁比谁这段时间看的电影多,我都会觉得很好笑。看一百部毫无水平的烂片,可能比不上看一部好电影学到的东西更多。一天看十部好电影,比不上用十天去理解和体会一部电影更有用。
       第二点,你说技术是为电影里的人文意义服务,这没错。那么不懂电影,怎么去接受电影里的人文意义?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不认识电影蒙太奇的人是一定会被编导的一些本来匠心独具的剪接给搞傻的,何谈理解了。没看过电影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蒙太奇,哪怕你是文学家又怎样。
       你说镜语是表现人文的一种特殊文本,这也没错。具体说,对电影来说,镜头语言和声音是表现人文的唯一的文本了。那又怎样呢?这种文本正是我们该学习和逐渐去掌握的。就好比写文章,文字是唯一文本,那么一定要从学习认字开始做起。不识字,怎么去读文章?学会写字,还要学组词,学造句,学修饰句子。电影不是一样吗?镜头是基础,先学习认识镜头,再学习镜头的组合,然后是段落,然后是拍摄的手法。完全不认识镜头,怎么去理解电影?
      “多看电影的人可能能够评判大片的优劣”,这种说法我不太明白的。对电影的欣赏水平是不分类型的。大片又怎样。其实我觉得呢,反而不懂电影的人更容易接受大片,不就是视听轰炸嘛。而你举的打嗑睡的电影正是给真正懂得欣赏电影的人看的。大量对白和大量画外音我觉得都不是什么问题,而那种大量无用的对白和无关联的或者用来解释镜头的笨蛋画外音就是有问题了。另外,“镜头朴素”、“不花哨”绝对不是缺乏技术的表现,相反,越是高深的技术越是让你体会不到技术的存在。无招胜有招嘛。杜琪峰的《黑社会》是他近几年最“朴实”的电影,但你认为这片子不讲究那就被他给骗了,相反,这电影在细节上很有嚼头的。很多人认为美版无间道太没水平了,太白开水了,比港版差远了,其实说这话的都是一点都看不出里面的道道的人。其实稍微推敲过的都会知道美版从技术层面上说高港版可不是一个档次。《杀人回忆》看起来镜头够朴实吧,但有相当一部分影迷会认为这是韩国最棒的电影。假如我把上面这些话跟释凡说了,他一定又得和我大吵一架了。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在我的角度说那都是跟电影不靠谱的理论。
       观众看电影,观后感当然会有,将观后感抒发出来也是应该的。只要不是太不靠谱的观后感就成。事实上就是有太多不靠谱的观后感了。其实以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看电影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毕竟不是制作电影,只要多看多想多学就行了。上电影论坛发个影评臭拽自己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还不如多跟真正懂电影的人多交流多学习呢。我自从学习上网到现在,不知道向网友们学了多少看电影方面的知识呢。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我现在开始觉得有一些以前看得惊为天人的电影现在来看都惨不忍睹了,我可高兴了,那是欣赏水平又提高了一些,我对一部电影可能理解到的东西就更多了一些。
       我觉得既然咱们看电影,就要多学习和多了解有关电影技术方面的东西。否则有大把电视剧可看,为什么非要花钱去电影院起轰呢?当然技术并不只就是“用了几个运动镜头,几个分镜”,谁都不会去关注这个的,否则电影没法看了。我所说的好的技术就是指“更准确、更恰当地表达”,最棒的技术就是“以最好的方式表达”,同样一个镜头,不同导演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为什么有的电影的镜头不会给人留下印象,而有的镜头却让人一辈子记着。当然咱们记一辈子,释凡可能一会儿工夫就忘了。(保证是最后一次提凡凡了,sorry了。)
          ~~~~~~~~~~~~~~~~~~~~~~~~~~~~~~~~~~~~~~~~~~~~~~~
      我的回答:
      要晓得,文盲就是文盲,即使看一万部电影也还是文盲,既然你认为所谓的文人只是看似理解的表达,那么我也大可以指所有人都没有读懂过任何一部电影的全部意义.如果这样,那么你去关注整部电影里有多少表现形式是经典又有什么意义呢?没错,一部电影可能不会让你记住一世,但是,你记住的也并非是哪个镜头,只是哪个情节罢了.要注意,情节是靠镜语来表现的,但是电影人的基本意图并非是让你们记住他们用了什么技术,而是这种技术要表现的东西.毕加索曾经讲过:"我今生最大的愿望是像孩子那般画画."也就是说,还是在于心境的表达,并非技术的炫耀.
     我说的"多看电影的人可能能够评判大片的优劣"其实是指可能文盲都爱看大片,大片的话你可以轻易地发现一些运用了技术的地方,可是说到底,人家还是关注场面大不大,情节铞不铞.就像<黑客帝国>,有人只是觉得特效够强,可是还有许多人在研究到底这部电影讲了什么.然而,那"360度"到后来都被<尖声惊笑>这样的三流电影模仿了,而<黑客>的故事以及寓意却是谁也没能模仿甚至借鉴玻的.所以说,所谓技术只是为人文服务,并不代表电影的全部,当然,你可以讲电影是靠技术支撑起来的,但是,技术的运用归根到底还是要表达导演想表达的东西.
      而且我看到你所谓的"精确的表达"只是停留在一个表层,也就是分析与解构镜头,至于导演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来做电影,他想我们理解什么?却被你一句"总是比某些文人貌似理解地胡乱表达要好"盖过了. 
       如果一帮观众走出电影院时,只跟你讨论"这个镜头导演是怎么怎么拍的,他用了什么什么技术."而不是直通地讲"这部电影很好看,里边哪个情节太NB了!我终生难忘!"那么我认为导演是失败的.
       另外,你别说电视剧,现在老美的电视剧也不比电影差,而电视剧因为拍摄或者资金上的局限性,对剧本的要求相当高.而有不少艺术电影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实剧本,力图用故事打动你,而非技术,你自己玩DV的时候也知道条件有限,不能求技术,只能靠故事情节取胜,对吧?
      说白了,我们普通影迷要的还就是观后感的好坏,而非一心研究技术上的优劣.而且,就算去研究技术了,也不代表就专业,要晓得国内有多少所谓的影评人都对电影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而国外有权威的媒体评论一部新上档的电影也无非是一句话,诸如评论<女巫布莱尔2>,仅仅是一句"电影让人昏昏欲睡"罢了,可就这一句话就直接影响到票房.你说他们有谈到哪些技术运用失败吗?
   补充:杀手,你又谈到"懂电影",那么我要讲什么叫"懂电影"?能分析技术就是懂电影?还是看清导演想通过技术表达的情绪或者故事情节才叫懂电影?不知道那叫"蒙太奇"的人很多,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人看懂故事要表达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禁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