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京审判

(2006-09-10 09:56:53)
东京审判     
 
       大概这又是恨自己的一件事情,我期待《东京审判》的程度不亚于期待《夜宴》。这样内核较硬的电影其实最不好拍,又要尊重事实,还得要极有限地进行艺术创作,剧本发挥的空间不会很大,如何吸引观众看下去,摆脱沉闷的陷阱可能是我最关心的问题。加上自己对东京审判长久以来的兴趣,所以我看这部电影时绝对要比看《疯狂的石头》兴奋。
      《东京审判》一开始便主题明确,从梅汝璈为法庭座次据理力争到与几名受审战犯的出场,无不向我们透露那会是一场精彩的审判群戏,气氛剑拔弩张,处处潜伏危机。也可能是剧本在力求高潮不断,所以紧紧抓住了几场较典型的法庭论战。然而每次都是压倒性的胜利,没有出现旁白所描述的紧张激烈,也就是说只有步步逼近的快感,却没有短兵相接,日方辩护团的辩驳也丝毫不见险情。这大概是最让我遗憾的地方,所有期待的戏码全被旁白一笔带过,接下来就是向征性的法庭戏。中间穿插的日本一个普通家庭被战争经历所折磨的故事显然是和东京审判的意义遥相呼应,故事却显得稍微有些薄弱,可能与演员水准参次不齐也有关系,厚度是够了,却没有完善的表现。
  东京审判
      法庭戏中大段资料被复制进去,不过这大概也是让我最喜欢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原文照搬的辩论,以及最后那个精彩的结案呈辞,是教人既爱又恨的地方,爱的是抓住了精髓,恨的却是对戏剧冲突的不敏感。东京审判最受人关注的是对东条英机的那场论战,资料显示东条英机对犯下的罪状拒不承认,并坚持这场战争是正确的行为,电影中这场戏用了近八分钟辩论来表现,却依然是检查官慷慨激昴的念白,看得相当痛快,却掩盖了东京审判过程中所面临过的所有困境,所有危机均是旁白来注解,实际的几场戏里边却鲜少表现,这样的剧本虽有激情但缺少张力。
      当然,《东京审判》是考验的是演员的台词功力,光是大量英语和日语对白就给表演增加了难度。头一个要赞的自然是刘松仁,表演老辣到位,英文又相当过关。几个饰演日本战犯和日方辩护律师的演员也极到位,外籍演员的表现更是无懈可击。法庭的群戏这几个演员都是要记头功的,唯一差了一点的就是扮演溥仪的演员,还有英达,英达的英语发音还不够标准,与溥仪一样都嫌戏味太浓,反而与其它几个演员自然厚重的表演方式格格不入。原本英达扮演的倪征燠与广田弘毅的对持一场也是暗潮汹涌、惊心动魄,却不想还是伤在过份匆忙的表述,让人才刚刚心潮起伏时情节却嘎然而止。另外,我也不明白朱孝天是用来干什么用的,连林熙蕾那样的花瓶女演员和几个戏骨对手时也可以做到不过不失,朱孝天则完全是多余和生涩的,这样一部题材严肃的电影本就不需要靠偶像来吸引眼球,结果弄巧成拙,变成电影中最大的败笔。
  东京审判
      相比《纽伦堡大审判》,《东京审判》还是通俗的,前者则更加艰涩冗长,专业程度也相对更高些。后者将最高潮的部份依托给国际法庭对战犯是否执行死刑的投票上,对于这场战争的人文意义作了最崇高的表述,这样的煽情已经算是煽得很克制了,所以电影没有让我们哭泣或者极度愤慨,而只是将原本打在心底的创伤烙印再作了一次加深。最后我只能说,我很喜欢这样的电影,所有所谓的缺陷相比电影的诚意程度,算是完全微不足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