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一天两种禁忌
(2006-08-12 11:16:45)
写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惊觉“巧合”的重要性,那一日我看了两部电影,均涂满死亡与荒唐的印迹。原本所谓的“禁忌”可以是不留痕的唯美凄艳,也可以是慢吞吞的领悟与释怀,我坐在屏幕前,欣赏那些故作平和的故事,过后居然也没有丝毫所谓的感慨,大约电影本身就没有打算煽我们的情,挤我们的泪,只不过将残酷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罢了。
《狗神》:坊之宫家的乱伦之美
写乱伦能写到像《狗神》般干净漂亮,又复杂彻底,大概是很少见的。它讲述坊之宫一家带着“狗神家族”的烙印隐居在一座村落,面对村里人的偏见与敌意,这家人均在忍气吞声地生活。家中的长女坊之宫美希年过不惑,她憔悴干瘪,美丽似乎已被岁月磨光,几十年来灰白渡日。直到一个叫奴田原晃的年轻男子出现,他是村里的教师,由于电单车在中途坏掉,于是暂时在坊之宫家留宿,认得了美希,这个男人年轻俊秀,有某种异于常人的敏感眼神。晃一眼看出美希被深埋起来的姿色,后来两个人在巨大的树洞里做爱,美希告诉晃自己曾与亲生哥哥相恋,然后生下一个死婴。
其实,按照那样的开头,对没看过原著的我来讲,一点也算不得惊奇。电影还是不温不火地将诡异事件轮番上演,而我关心的是美希与晃有了鱼水之欢后回复的艳丽,这种“回光返照”引起了村民的恐慌,他们察觉到美希体内有某种物质在复苏。我们认为那只是爱情的润泽,而村民却断定是狗神觉醒,让那个曾经乱伦造下天孽的女子又开始制造另一出悲剧。无奈电影里广袤深幽的丛林,古朴的手工造纸场,却处处在透露一种“回归”的讯息,那些捕捉住优美自然风光的精致镜头无不在为美希不离开这个充满偏见与仇恨的村落寻找理由。这种与故事情节完全呈反向的物体之美使得我们在知晓惊悚悲哀的真相时,也没有感觉恶心或者不适,比如晃其实就是美希与兄长当年生下的那个乱伦产物,美希的母亲将婴儿送给隔壁产下死胎的奴原田夫妇,企图消灭祸害。错综的乱伦景像在片中显得过份唯美,美希与晃既是母子又是恋人,这两个人没有想像之中的歇斯底里或者绝望,特别是晃,他跟自己的友人是这样讲的:“不管美希是不是活了1060岁的狗神,也不管她是不是我的母亲,我都会带她离开这里的!”
然而东方唯心的宿命论始终是这个故事的主诣,美希怀上晃的孩子,血缘又一次被重叠起来,“狗神”的诅咒再一次降临。在村民们借祭司之名想乘机剿杀坊之宫一家时,美希与自己的哥哥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哥哥想带着妹妹同归于尽,将那些罪孽毁灭,而美希却被晃救出,两人决定离开这个村落,期间晃又犯下了另一桩罪——弑父,在晃将斧头砍向美希兄长的头颅时,旁边有一个男子在喊:“晃!别啊!那是你的父亲!”于是原本只是一场恋人生死与共的救赎,却被那一记声音拉回到有逆天理的悲情中去了。末尾美希与晃还是决意要生下两人的骨肉,将那交错的血脉延续下去,这个决定居然也让我感觉他们其实很无辜。
其实从头到尾,在《狗神》里我都没有看到晃有什么负罪感,他喜欢用自己纤细性感的身体缠绕住美希,给她作为女人应得的润泽。美希作为罪孽深重的一个女子,面孔也始终像女神般高贵,她端坐在祭坛前,眉目清秀,神色哀婉,美得很虚无,保持宛若处子的安静。这使得我们被勾起了要命的同情心,不忍再让她于道德沦丧的处境里自怜自哀,晃拉着美希逃离祭坛时,村民们都停住追捕道:“让他(她)们去吧,这个男人早晚要死在狗神手里。”这样恶毒的怨恨与无奈,在我听来,也许更胜于祝福。
《无形海浪》:煲汤记
我有时候很佩服杜可风这个人,他可以让故事为影像服务,哪怕像《无形海浪》那样的电影,是彭氏兄弟与他合作,然而整个风格却硬生生拉到了杜氏这边。于是电影犹如煲汤一般懒散又温情,总爱在恰当或者不恰当的时机加入些佐料,让你尝出些味道来,然而结尾却告诉你,汤还是汤,加多少料它依旧是水的本质。
《无形海浪》要告诉我们偷情与赎罪的故事,电影开头就是浅野忠信与他老板的妻子偷情,他(她)们抚摸、挑逗,然后一起食饭,背叛的女人趴在地板上打开收音机听《忘不了》,是用泰国语唱的。这是典型的杜可风式,细节繁复漫长,带着些精致神秘的情调,后边的谋杀与死亡一跳而过,不知道是不是被删去了分尸镜头,取而代之的是女人的裸体被浅野忠信拖动的画面。经过那样不急不缓地辅垫之后,我们的主角开始逃亡,在风光优美的普吉岛,他又经历了艳遇与逃杀,重回香港后,厨师决意要报仇,便去找到买凶暗刺他的老板,要求给个说法。
情节其实与不少电影有重合之处,可就是那么样漫不经心地叙述,却时时将黑色幽默挂在前头。相比之前杜可风自己执导的《三条人》,《无形海浪》没有那么讲究色彩与光影的华丽程度,让演员在镜头里纯粹变成画面的一部份,相对来讲还算了朴素和平实的。然而浅野忠信这个演员,我一向是不大喜欢的,他面孔麻木,表演有种刻意求自然的矫情,所以他本人并不适合三池崇史,因为神经质得不够张扬,冷峻起来又显得痴呆,大约那种随遇而安、焦虑迷惘的角色才是给他准备的,所以这个有些良知又身不由已的日本厨师很配他的风格。
厨师去找他的老板报仇时,两个人的气氛也没有紧张,他们互相指责对方背信弃义,厨师一边与老板争辩,一边为他煮汤。场面有些让人啼笑皆非,对话虽然略显苍白,然而配上两个男人一同合作烫汤的情景,也颇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最后厨师依旧是斗不过老板的,只是与前次不一样,他面对杀手的枪囗没有再逃跑,而是平静接受,只请求杀手能帮忙寄一张明信片给他以前的房东。大约这个可怜的男人也终于将自己犯下的罪过看清了,这锅汤煲到最后,也还是汁液,厨师逃不过被惩罚的宿命,禁忌终为禁忌,区别在于付出代价时是怎样的情绪来面对。
总体来讲,《无形海浪》还是一部形式大过内容的作品,有时让杜可风掌镜甚至参与导演居然成了一种写剧本偷懒的方法,他们无法像《半支烟》那样一场接一场的充实情节进去,让他来不及卖弄专长,而是留下无数空白任由他发挥。这种买椟还珠的做法,折损了电影要表达一些仅有的叫做“内蕴”的东西:一个人从卑微自私到无奈再到最终释怀的领悟过程。当然,电影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厨师在去普吉岛的游轮上住的船舱床不能平放,水龙头是错位或者失控的,用来隐喻主人公的烦躁与扭曲,然而正是那些亢长的细节,反倒将人物的内心戏彻底扁平化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