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什么叫做高估?
(2006-06-07 09:30:16)
我近来才听说索菲亚·科波拉是被“高估”的导演,对她的高估程度甚至超过朱迪·福斯特。我猜想大约这一次的《玛丽皇后》令一帮拿“政治观点”当西装革履装饰自己的男人们愤怒了,就如我对鱼玄机或者武则天的理解,也断不会从所谓大气从容的历史角度,女人有女人的心态,有女人的视野。至今真正直面历史考证严谨的女作家,我所知道的也唯有日本漫画家池田理代子,她的《凡尔赛玫瑰》我看时“惊为天人”,连宫廷建筑都画得相当精细考究,与历史照片如出一辙。后来的《奥尔菲斯之窗》更是了得,将她自己对俄国革命及麦俾斯的铁腕统治的个人见解,都用一个贵族家庭的沦落表达出来,整部作品就如一出激荡的话剧,池田甚至对十八世纪中叶的戏剧表演境况都了如指掌。
我想说,有池田理代子这种高度的女作家,特别又是从事漫画这一行的,是相当少见的。所以说我仡今心中唯一的痛楚不是别的,而是没有收全她的《奥尔菲斯之窗》,只收了八册,另外还有十册不知该如何寻觅。当然,再回来讲科波拉,我承认自己没看过《玛丽皇后》,但是就如有高山必有流水,电影中有关史实的部份也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地抬将出来,大可以将它只是单纯描绘成一个女孩的故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将政治话题挂在嘴边的男人是愚蠢的,特别是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固定的大环境里,他们本就参不透那纷扰的玄机,只得旁观,越是缺失他们越要强调,没有深谋远虑却偏偏将自己硬提到某个高度。不少人谈论历史与政治都是停留在浮面,不去注重自己的生活,体味细节的愉悦,却反而将沉重的风云背负在身上。如果那便是所谓的“正确”,那么科波拉的确是被高估了,无论是《处女之死》仰或《迷失东京》,都只是探讨了一些欧式的小情小调,虽有绝望与繁重,然而也是细微的。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就如我认为格温尼斯·帕特洛的影后是被高估的,她的表演温柔动人,但是似乎还不够张力。张曼玉的金镶玉是被高估的,剧本再好,台词再妙,也抵不住她的稚嫩,她在那里头只是一个泼辣的少女,而夏文汐的金镶玉是被低估的,她是真正承袭了性感风情的血肉,又带着一种艳丽的沧桑,那才是一个在江湖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女豪杰。莎曼萨·莫顿是被高估的,她选的角色很另类,但是依旧掩不住她的呆板,何况这个演员的长相也无甚特别。沙朗·斯通是被低估的,她的表演远比她的乳房有吸引力,假如上帝能将她的美貌再削减一点点,也许她会是个相当受注目的实力派,与黛米·摩尔不同,斯通的天份显而易见。麦当娜作为一个演员是被低估的,尽管人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半老徐娘在银幕上招摇,然而她是会演戏的,只是偏见蒙了所有人的眼睛。玛丽莲·梦露是被高估的,她的表演单薄地像一张纸,却被万人追捧。被从尘埃里翻出来的《唐朝豪放女》是被高估的,无论导演是不是李翰祥,这片子在我看来从来与“唯美、华丽”或者精致不搭边,我至今只从男人嘴里听到这样的赞颂,女人们都没法感觉到它的优美之处。《感官王国》是被高估的,它无非是一部男女欲望的写照,只是镶上了一个看似震憾的结尾,还是从报纸上抄下来的,至今多少人写过那片子的观后感,也无非是不断写上了“情色情色情色情色……”没一个切中要害的。大卫·林奇是被高估的,自以为是的叙事风格加上经不起推敲的拍摄手法,他无非是玩弄电影玩弄观众。
有关高估或者低估,无非是一些自我的人在判断另一种自我的嚣张方式罢了,没有谁比谁强,谁比谁弱。艾德·伍德在几十年后照样有人用电影来纪念他,这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智力游戏。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