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剧本

(2006-03-24 08:45:30)
   不知怎么了,我的QQ号码全世界都知道了。虽然是个普通百姓,居然也有不少人主动加我,我估计是因为自己的草根状态比较惹人“怜爱”吧。我的加Q条件有三:一、帅哥必加(好色);二、写文字为生的必加(同聊);三、平媒编辑必加(名利心重)。一般来说,陌生的网友加我,且不在“交友说明”里讲清楚身份的,我都不加,可是昨儿看到一个ID有些熟悉,就接受请求了。后来聊了聊,还真是个名字如雷贯耳的编剧,早前看过他的一两部作品,印象蛮深。
   我们从日本电影谈起,我问他中国为什么拍不出好的推理电影来?是否没有一个编剧写得出智慧型的剧本。他跟我讲现在中央六台有一大堆那样的剧本等着搬上来呢。我突然就感觉有点汗,现在这帮人终于“觉悟”了,然而我依旧没有信心,劈头就很不识抬举的问:“那帮人写出来的一定很烂,现在的中国编剧用脑子的太少。”我这位朋友还是蛮宽容的一个人,反倒赞同我,搞得我很不好意思,其实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完全是站在群众的媚俗视角上来看影视作品,和大家一样“唯恐天下不乱”。这位朋友还告诉我一个小剧本五万,著名编剧的本子价码估计要上百万,没有哪个制作单位肯请,所以宁愿用五万的小本子。我有些失笑,中国哪来什么大编剧啊?哪有什么好作品能摆在台面上的?
   我是从两年前开始关注美剧的,一直认为电影的剧本可能是整部作品的骨架,而电视剧本则是一部作品的灵魂。电影要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很多,电视剧却往往只有一个:故事。记得很久以前有个在电影学院念书的学生说有人约他写剧本,问我写什么好,我就告诉他写个推理吧,成本轻又能抓收视率,不到真相揭开的一刻,人人都会吊着神经看下去。他最后还是写了个“现实爱情剧本”,不知道后来那个制作公司有没有用上。然而这个学生跟我聊起对“偶像剧”的界定时,说所谓的“偶像剧”便是讲“爱情”的,据说那是一个美术教授这么告诉他的,我听了以后差点儿撞墙。这就是中国编剧的迂腐无聊,我突然感到很绝望。
   再说到所谓的艺术电影时,那位朋友告诉我,现在认真写剧本的都在搞“艺术电影”。我倒是一直认为不少“艺术电影”最烂的地方便是剧本,那是纯粹导演的意淫,不讲究故事性,倒是注重所谓的表现形式,玩影像玩感觉。结果拍下来不知所云的就被称为“意识流”或者“个性”,说实话,不是人人都可以拍得起《迷墙》的,首先不少电影人对电影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就概念模糊,学成的均是形式上的皮毛,精神内里却是零分,社会意义就更不要讲了。记得有次跟慕鸥聊天,聊起焦雄屏的影评,我说她的东西是真正“写在电影边上的”,从来不却把电影里头的情节分析地面面俱到,反而是提炼出更深远的东西来,甚至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都列入内了,让影迷能沿着清晰的电影脉络来走,开阔眼界。
   看来我们还处在一个极幼稚的阶段,年轻是好事,可能也是坏事。阅历不够,对作品理解不深,只讲究外在的“酷”,体会不到真正的力量,所以哪怕像蓝波那样的天才,也只能去写诗,因为诗需要的是狂热成份,不讲究严谨。可是影视作品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东西讲究“专业”,不是脑筋一转就能搞出来的,有了好故事还得有好的表达方式。据说徐克老杜和林岭东要联手执导《电锯惊魂》,不管这三个导演多大牌多权威,首先他们也得有《电锯》第一部那么天才的剧本,其次才轮到拍摄的事情,我很期待这部电影,是因为那样的东西讲究用脑,而不是臆想就能解决的。
   其实观众很残酷的,特别是电视剧的观众,看着不顺眼就立马转台而去,从来不带半点犹豫。不像电影,为了票价就算不好看也得忍到散场,随后是举大拇指还是竖中指才是关键。很多人都不迷偶像,却会迷情节,倒底不是所有人都还在年少冲动期,好剧本太重要了,这一界奥斯卡缘何会将最佳电影颁给了《撞车》,可能就是因为剧本的技术含量太高。不过按我这俗人的想法,精彩的推理悬疑剧本更应该被推崇,那不是人人都能写得出来的,不是无病呻吟或者风花雪月可以代替得了的。说到底,哪怕是王家卫的作品,有的故事悬疑色彩都会很重,有的推理甚至还能算精妙。
   题外话:
   怎么那么多名人都关闭博客评论了啊?那还有什么意思?玩网络不是这样玩的吧?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