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周禁开一天车”弊大于利

(2008-10-08 08:50:17)
标签:

北京

奥运

特种车辆

汽车

限行

少开一天车

“每周禁开一天车”弊大于利

 

  2008108             胥钢

 

 

“每周禁开一天车”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效果,弊大于利,将会无果而终。


2008年,对于在北京开车一族来说就像今年的股市一样是背运的一年。先是油价像火箭一样的上涨,然后就是奥残会的单双号限制,刚喘了口气,就出台了一个“每周禁开一天车”的措施。


为了奥运会实行“机动车按单双号行驶措施”可以理解,北京开车一族坚决支持,因为这毕竟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北京开车一族做出点牺牲是应该的。但那时的道路畅通是以日常工作基本停滞为代价,不可能长期实行。而且即使停驶了一多半机动车(好多公务车都封存了),高峰时间常堵点依然堵车,(去掉奥运车道才稍微见好),也就是说要达到那种畅通效果,必须消减一多半机动车才可能达到。


“每周禁开一天车”对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那天不能送孩子和打球了。在奥运期间我们已经有过一次惨痛经历。9月初的一天由于车号不合适,不能送孩子上学。孩子骑车走到半路上赶上下大雨,出租车又不带自行车,只有继续骑车,所以孩子从里到外连鞋都被雨浇透了。这要是以后真赶上雨雪天,出租车又打不着,公共汽车又慢,到时候还真是个麻烦事。所以“每周禁开一天车”受最大影响的就是每天送孩一族。而送孩一族在北京又不是少数,只是他们没有什么话语权,人们没有机会听到他们的心声。


以前提倡过每月少开一天车,当然那是提倡,估计响应的人不多。现在可不是提倡,也不应该叫“少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禁开”,你如果违反了估计警察至少要罚款200元,还要扣分。


那么“每周禁开一天车”是为了什么呢?我理解主要是两点,一是为了空气质量,二是为了道路通畅。


“每周禁开一天车”对环境的影响,我不知道,这得由环保局的专家进行前后对比测试,对外客观地公布出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很多种因素,污染企业、排污等等,有关污染源在文件中说的很多,汽车尾气只是其中之一。采取这个措施我估计对环境影响不大,也就是占车辆所造成污染的10%



所以更主要的是为了道路畅通,缓解交通堵塞。要不怎么规定在五环之内6点至21点禁行呢。但是“每周禁开一天车”能根本缓解交通堵塞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车多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吗?消减多少车才能明显的缓解交通堵塞呢?如果对交通堵塞没有明显的缓解作用,那么这种禁行除了给被禁开的人造成不便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呢?我们在奥运期间可以做出牺牲和贡献,那么现在我们在为什么牺牲呢?是为了交通的轻微的、不易察觉的缓解吗?还是什么别的?这是一件关系到300多万辆车的大事,对这种想长期实施的政策,做过多少可行性论证呢?为什么一试就是半年呢?(可以先试一个月看看再说,如果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纠正起来还容易些。)举行过“听证会”吗?我们带着这些疑问马上迎来了“每周禁开一天车”。


我认为“每周禁开一天车”不会对交通堵塞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甚至你会感觉不到这项措施对缓解交通的影响。原来堵的高峰时段照样堵,原来堵的路段照样堵。我周一下午五点在西二环上就大概测算了一下,注意了一下有多少符合当天禁行的车辆(周一是尾号16不能开),我发现前后左右只有几辆这样的车,如果把这几辆车去掉的话,交通不会有明显的缓解,甚至你都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不信大家都可以测算一下。当时交通台主持人也说明了这一点,说每天将有80万辆车受到影响,将会有6.5%的缓解。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在交通拥堵路段,6.5%的缓解能有什么影响?你是否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而对于不拥堵路段,6.5%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周禁开一天车”正作用不大,副作用不小。

好处是:

1、可以缓解6.5%的交通拥堵。

2、可以对因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减少10%

坏处是:

16.5%的缓解微乎其微,在交通堵塞时几乎不起作用。

2、空气污染减少10%可能只限于统计数字,人们不会感觉到。

3、对开车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尤其是送孩上学一族。如遇到雨雪天,打车困难,孩子则更加受罪。

4、人们会产生不满情绪,因为人们做出的牺牲没有回报,路照堵。

5、人们可能会逐渐采取各种措施违反规定,政府措施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6、开车人的支出成本提高。停开那天如真像日常开车一样打车,每日100元打车钱都不够,那么一年52周就是5200元钱,而减免的那一百多元养路费显然是杯水车薪。

7、容易滋生腐败。本来对某些人来说,开车违章找熟人铲单子就是家常便饭的事,这回更可以弄点特种车辆什么的,反正特种车辆不受限制。

8、让人们对政府决策有了一些担心,现在是“每周禁开一天车”,那要是效果不明显,以后车辆越来越多,再改成“每周只开一天车”怎么办?是不是在出台影响千家万户的措施之前也听听大家的意见。

9、让人们对自己车辆的财产权益担心。如果将来加大车辆出行限制,那么可能只意味着买了半辆车或更少,买车的目的大打折扣。

10、增加执法难度。交警每天要注意不同的尾号,还要记住今天是周几,隔天还要换号,肯定会比较晕。

等等等等。



其实,造成交通拥堵,车辆多是一个原因,但还有很多原因造成交通拥堵。

比如道路建设、交通信号的设立、交通法规规定等等。


首先说一下车辆多的原因。

车辆只有消减一半才有明显的变化。这一点在奥运期间已经证明非常明显,但那是以日常生活几乎停滞、限制外地车进京为代价的,不可能长期实行。而且消减一半是不可能的,长期实行单双号,有条件的人会买第二辆车,那样更会加大城市和百姓的负担。


车多一定造成堵塞吗?香港只有朝阳区那么大,路况也不如北京,但有车辆500多万辆,也没听说比北京堵到哪去?纽约和东京的车辆都是56百万辆,城市也不如北京大,怎么都不如北京堵的这么厉害呢?人家是如何管理的呢?总没让“每周禁开一天车”吧。总之,我的意思是车多并不是造成堵车的唯一原因,治理堵车也不能让人不开车。


再说车多到这个程度才想到限制吗?车多了肯定要堵车,为什么早不想到限制呢?我们早就听到这种议论,限制买车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车多了又造成环境污染、交通堵塞。那么谁来承担这种代价呢?是不是都要像治理环境污染一样,走先污染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老套路呢?对待塑料袋不也是一样吗?早就知道塑料袋对环境有污染,但就是不到严重的时候不重视。这算什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