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2011-09-26 23:20:18)
标签:

长沙

湘江

杜甫

江阁

旅游

分类: 摄影见闻

长沙湘江岸畔 杜甫江阁 ——2010年12月摄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杜甫江阁为缅怀杜甫而建,坐落在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与天心阁、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书院形成一条文脉带。
杜甫江阁东朝湘江大道,入口前为广场级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体建筑距湘江堤边5米,一层露台飘于湘江上5米。该建筑二层平面为杜甫纪念馆,馆正中立杜甫塑像,外墙2.1米高开高窗,实墙上用绘画介绍诗人生平。建筑立面为中国传统仿唐古建筑形式,朱红色柱,仿古格栅窗,白色墙。柱廊台阶栏杆为云纹石柱、石面板栏杆。屋面歇山顶,远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线屋面,曲线舒展,体现唐代建筑古朴、雄伟、厚重的基本特征。屋顶檐口下立横扁,上书“杜甫江阁”四个大字。书法碑廊是杜甫江阁的一部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杜甫晚年在湘时的作品约100余首,因其在世59年,为表纪念而只选出59首。
二楼设计布置为纪念大厅。大厅正面为大型木制浅浮雕《杜工部潇湘行踪图》,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生活时的行踪,与大厅中央杜甫雕像交相辉映。大厅两侧布置有张大千、林散之等著名书画家的杜诗及诗意画,加之对联、诗画大花瓶、仿古红木大座屏、花架、几案和名贵盆花、盆景等,使整个大厅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楼专题展示杜甫生平。其中以诗画形式,着重展示杜甫在湘三年的诗作,表现其老病孤舟的生活困境以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展览分六个部分:家世、游历、言志、诗史、湘魂、光彩。拟展出图片资料、诗画作品、杜诗版本、实物资料共百余件。此外,展厅整体风格与江阁建筑风格相似,展墙采用万字格门窗式造型,此种建筑造型语言能有效地把观众带入历史的时空隧道,加之层版设计采用古代线装版本书页的形式,两者结合使古代文化的韵味更浓。既能使参观者在浓郁的唐文化中缅怀诗圣,又使整个展厅简洁明快,疏密有致,轻松舒适。    

四楼设计布景为以文会友和精品展示场所,暂名为“集雅轩”。拟分为模型展示、以文会友和观众休息三个小区域,大厅中央摆放江阁模型一座,两侧布置清代红木家具、文房四宝、古玩字画、湘绣奇石精品等。四壁有长沙人文荟萃人物故事组画,讲述屈原、贾谊等数十名历史文化名人故事,以反映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诗圣杜甫雕像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长沙湘江岸畔\杜甫江阁

《解读杜甫》之传奇

诗圣杜甫过着近似于乞丐生活之解析: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既“病死说”、“溺死”、“自沉于水而死”、“食物中毒而死”、“消化不良而死”等,而且各执一词,发人深思。

一是时运不济。按今天俗话说,就是有些背时。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公元747年,风流天子唐玄宗诏令天下才子到京师就选,颇有些诗名的三十五岁的杜甫应试不遂愿,据说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不利他把持朝政,于是从中作梗,搅了局。就在此时,杜甫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断绝了生活来源,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沿街卖药,或寄食于朋友处。这段贫困羁旅,被他写进了一首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也是杜甫当乞丐的开始,但他依然舍不得放弃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不断向权贵投诗,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赞许,却命其待制集贤院,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终仍没下文。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从此就可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打乱了他的计划。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才回到了长安。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因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遂得罪了唐肃宗。公元758年,杜甫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以后就再也没爬上去过。

二是性格“褊躁傲诞”。杜甫的性格遗传自其爷爷杜审言,即“褊躁傲诞”,“恃高才,傲世见疾”。杜审言是进士,也是诗人,还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兄弟的座上宾。杜甫比他爷爷来毫不逊色,杜甫曾自夸:“使昭明再生,吾当出刘,曹,二谢上。”爷爷狂,人家还不得不买帐,杜甫狂,却狂得不是时候。古籍载述:“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由此可见杜甫对严武是却不大领情的。见到严武,他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发起了酒疯,他居然站到严武的宝座上,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 人家严武是何许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自然会心生怨恨。要不是严武出门准备去杀杜甫的时候冠被帘钩了三次,才有人趁机告诉了他的母亲救杜甫,杜甫十条命只怕也丢了。后来严武虽没杀他,但对他的接济自然也就少了,最终严武一死,杜甫也待不下去了。

三是自视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没机会,而是他自己耽误了。公元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忽然收到朝廷一份委任状,要他去当河西县尉,主要任务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而且河西荒凉偏僻,杜甫觉得太苦,不肯上任。后来有人出面通融,朝廷转而让他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是个芝麻官,但处于长安附近,容易交往,晋升的机会显然要多,他就接受了,总算走上了仕途。因房绾事件而降官后,本来嫌官小的他干脆不干了,拍屁股走人。当年的许多文人日子过不下去了,都可以开馆授徒靠束脩度日,杜甫不干,一心只想当官,却总不能如愿。

北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清钱谦益《〈冯定远诗〉序》亦云:“诗穷而后工。诗之必穷,而穷之必工,其理然也。”“穷而后工”成语字典中对它的解释是:旧时以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生活,杜甫才能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来,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啊!这段关于诗圣杜甫的生平解析,对现实生活中才华横溢、却颇不得志的人士们,多多少少将会有所启迪与警示吧!

登览长沙杜甫江阁,领略湘湖名人风采!

继承优秀历史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精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