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2011-09-17 00:14:34)
标签:

上海

博物馆

民族

服装

旅游

分类: 摄影见闻

                上海博物馆-5: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展

                            ——2011-4-9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延安东路口。1950年筹建,1952年12月开放。当时馆址在南京西路原跑马总会,1959年迁今址。

上海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分别设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器、中国绘画、古代雕刻、历代印章、历代货币、明清家具、民族工艺等陈列室,其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馆的“上海博物馆珍藏青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上海博物馆珍藏瓷器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8月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该馆的建筑结构为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新的上海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目前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

上海博物馆拥有一批文物鉴定、保护、陈列和考古的高级研究专家,有一百二十多种学术性出版物。上海博物馆还拥有艺术、历史类藏书量达二十多万册的现代化图书馆。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汇、共同创造的。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文化。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馆内暖色的基调,新颖别致的陈列设计、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仿佛使人进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并感受到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在700多平方米的展馆内,集中陈列了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染织绣、金属工艺、雕刻品、陶器、漆器、藤竹编和面具艺术等近600件。表现了少数民族工艺品绚丽纷繁、巧思独具的奇异风格。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55种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一起组成灿烂中华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它们汇聚在一起,会有多么壮观,多么绚丽,多么迷人,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充满自豪地说,中国民族工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多样、内涵最丰富的艺术宝库。民族工艺有很突出和很广泛的实用性,它在饮食、节日、服饰、乐器和建筑中被普遍应用。

您识别以下这些少数民族服饰吗?!

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引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各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徵,风格款式迥然不同,同一民族因地域、支系的差别,服饰也各异,它是识别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民族服饰有毛皮和棉、麻、丝绸等各种质地,以刺绣、挑花、拼花、镶边、蜡染等精致工艺作装饰,有的还缀以银饰、玉石、珊瑚、玛瑙等。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这是裕固族已婚妇女的盛装。高领长袍,外套绣花坎肩,头戴喇叭形红缨毡帽。长长的“头面”饰满银牌,珊瑚,宝石,贝壳等,分别系挂在胸前和背后的三条辫子上,十分别致。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您知晓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显著特点吗?!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认真的科学识别,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此外,还有一些尚待进一步进行民族识别的人们共同体。
中华各民族的形成,经历了至少两千多年的分化或融合过程。从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已出现的“夏”、“戎”、“狄”、“荆蛮”、“夷”、“诸濮”、“百越”等族别名称来看,我国早在秦代以前就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秦王朝封建专制制度的建立,使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高度统一在中央政权之下。正因此,我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有长期发展的历史传统,包括服饰文化在内。从现实的情况来考察,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具有下列五个方面的一般性特点;
第一,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繁多,分布广阔,且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互相交流困难,因而民族服饰多姿多彩,服饰文化内咨丰富,有取之不尽的服饰资源。
中国55种少数民族,居住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的百分之七十的县,分布广阔。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有些民族又具有众多的支系,如苗族分为红苗、黑苗、白苗、青苗、花苗五大类,其中的花苗又包括了大头苗、独角苗、蒙纱苗、花脚苗等,皆以不同的服饰划分。这样一来,不但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服饰,仅是同一民族内也因支系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服饰,使得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显得格外丰富。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无论从质料、色彩来看,也无论从式样、塔配来看;都是十分丰富的。有着25个少数民族的云南省举行民族艺术节,数千人的少数民族文艺队伍也就是数千人的少数民族服饰表演队。昆明民族歌舞团以“日月风火”为题的民族服饰抒怀舞会,分“春日生辉”、“夏月溶溶”、“秋风送爽”、“冬火熊熊”四个场景展示了三百套民族服饰,其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令人惊赞。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表演,令人信服地证明:云南不但是歌舞的海洋,也是少数民族服饰的海洋。而这,正是多民族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民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显示出北方和南方、山区和草原的巨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的自然条件南北迥异;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分点在其间的北方少数民族多靠狩猪畜牧为生;南方温热多雨,山地益岭相间,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缝制的衣、裤、大氅多为光板,有的在衣领、袖口、衣襟、下摆镶以色布或细毛皮。藏族和柯尔克孜族用珍贵裘皮镶边的长袍和裙子显得雍容厚实。哈萨克族的“库普”是用驼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轻暖。他们服装的风格是宽袍大袖、厚实庄重。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宜于植麻种棉;自织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科。所用工具多十分简陋,但织物精美,花纹奇丽。因天气湿热,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轻薄,其风格多生动活泼,式样繁多,各不雷同。总之,风格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第三,由于各种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直到本世纪中期仍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相应的生产力水平上,由此而带来的差异十分深刻,至今仍未能完全克服,因而少数民族服饰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中国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解放前,有的已经具有了明显的资本主义萌芽,有的却仍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表现了社会发展的极不平衡。在这方面,被民族学者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的云南省,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解放前,在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中,白、回和部分彝族中资本主义因素已经相当发展;广大的壮、哈尼、纳西、白、彝等民族都已进入了封建地主制;傣族进入了封建领主制;小凉山彝族是比较典型的奴隶制;而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如基诺、布朗、景颇、独龙、怒、部分僳僳族、佤族等却仍然停留在原始公社末期;至今,永宁纳西族(摩梭人)仍保留着母系制残余。在别的少数民族聚居省区,这种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只不过不象云南省这样完整和典型而已。这样,少数民族服饰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也就具有层次性。同时,这一层次性还决定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层次性。有的人有一种误解,好象凡是少数民族服饰中的特出之处都具有“原始性”,都是原始文化的具体表现,是明显地不合乎事实的。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层次性,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分析。 
第四,中国少数民族服饰面临着社会全面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改革的要求,一些传统服饰已经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给全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原来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注入了活力并传来了多方面的信息,其中也包括许多现代新潮时装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由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用料多,装饰繁琐,工艺复杂,制作困难,穿着不便,难于洗涤,不少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年人已改穿汉族服装,个别地区甚至已经见不到民族服装。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要积极而紧迫地抢救少数民族服饰资源,以免出现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的消失;同时,还要主动地,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服饰改革,组织一些专家学者和服装设计师在广泛听取本民族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民族服装,在保持基本的民族用饰特点的前提下力求大方、美观、简洁、适用,便于生产生活,便于今后组织大规模机器生产,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既是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特点。

您识别以下这些少数民族服饰吗?!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染、织、绣工艺在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并为妇女们所擅长。印染中有纸版单色和木版套色印染二种,另有用线缝摺成图案浸染的“扎染”以及蜡画浸染的“蜡染”,用彩色丝线和棉纱交织成的“织锦”很有特色,壮锦、傣锦、侗锦、土家锦都久负盛名。刺绣中最常见的是平绣和十字绣,还有辫绣、盘绣、绉绣、茧绣等多种绣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许多少数民族酷爱金银铜等金属工艺,制作技巧有锤花、錾花、刻花、镂花、绞花以及鎏金银等。维吾尔族的铜器纹饰繁密;藏族金属工艺主要表现在佛教密宗造像精壮的特色;傣族的银器雕刻精细,风格秀雅。不少民族中盛行银饰,每一种银饰均有不同的花式纹样。

您识别以下这些少数民族服饰吗?!中国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以及节庆礼仪场合穿用的民族服装。中国55个少数引民族的着装,由于地理环境、气候、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等原因,经过长期的发展,从而形成不同风格,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鄂伦春族主要以狩猎为生,他们的服饰从头到脚,以前都是用狍子皮做的,内穿皮袄,皮裤,外罩皮袍,皮套裤等,经久耐磨,防寒性能特好。狍皮帽采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成,即实用又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您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服装吗?!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布依族妇女的服饰有一定的规则,缠头帕,着右衽短衣,穿百褶长裙或长裤,外穿绣花围裙,有庄重、清秀之美。这种服装又称“栏干服”,意思是用绣花镶边。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族服饰

大小凉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线织成的擦尔瓦(即披风),上织有花纹,有的下端密集长流苏。擦尔瓦始用于汉、晋;白天御风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绣花或绲边)、多节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长裤、围腰,着瓦式方头帕或青布包头;云南少女戴鸡冠帽、缀银泡,在赛装会、插花节上穿刺绣服装。男子为大襟或对襟衣、多褶裤(裤脚宽窄不一,宽者1m),青或蓝布帕包头(右前方突出细长锥形“英雄结”),左耳戴大耳珠、缀丝穗;老年穿长袍,戴瓜皮帽。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蒙古族妇女的服饰种类繁多,色彩浓烈。从头面看,这套盛装属于察哈尔类型,饰品以珊瑚珠为主,间以绿松石,用铜鎏金或银链串缀而成。

各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徵,风格款式迥然不同,同一民族因地域、支系的差别,服饰也各异,它是识别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民族服饰有毛皮和棉、麻、丝绸等各种质地,以刺绣、挑花、拼花、镶边、蜡染等精致工艺作装饰,有的还缀以银饰、玉石、珊瑚、玛瑙等。

以上列展的分别有:苗族绣花银饰女盛装 清代;蒙古族妇女盛装;乌孜别克族银灰色绣花镶边女帔袍新疆喀什’;维吾尔族毛织依禅衣帽新疆;喀什布依族蜡染女服贵州镇宁;裕固族女盛装甘肃张掖;鄂伦春族镶边拼花女童皮服 黑龙江; 苗族 刺绣牯臟服; 维吾尔族平金绣花卉纹紫绒女马褂;吾尔族镶边红绒女袍等等少数经典民族服装。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全国性艺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延安东路口。1950年筹建,1952年12月开放。当时馆址在南京西路原跑马总会,1959年迁今址。
该馆珍藏历史艺术文物 11.2 万余件,包括青铜器、书法、绘画、 陶瓷器、玉器、石雕、 甲骨刻辞、玺印、钱币、丝绣染织、牙骨雕刻、少数民族工艺品以及上海地区的考古发掘品等,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迄近代和现代。全部收藏以青铜器、陶瓷器和书画最具特色。在青铜礼乐器中,重要的藏品有西周成王时代的德方鼎,康王时代的大盂鼎,孝王时代的大克鼎、小克鼎,懿王时代的师虎簋、师兑簋,宣王时代的颂鼎;春秋时代的有浑源李峪村青铜器群的主要器物牺尊和鸟兽龙纹壶、 齐侯壶、 邾公华钟,田齐三量和商鞅方升等。磁器有商原始青瓷尊、唐邢窑盈字盒、唐越窑海棠式大碗、成组的宋汝窑盘、南宋官窑贯耳瓶、元景德镇窑青花莲花罐、明永乐景德镇窑红釉盘、明成化景德镇窑青花孔雀蓝釉盘等等。
在1万余件的书画中,早期的有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唐怀素苦荀帖卷、唐高闲千字文卷、唐孙位高逸图卷及五代董源夏山图卷等。宋代有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及千字文卷、苏轼与谢民师论文卷、黄庭坚华严疏卷、米芾多景楼诗册、郭熙幽谷图轴、马远雪屐观梅轴、李迪花鸟轴等。元代有王蒙青卞隐居图轴、吴镇渔父图卷、赵孟頫洞庭东山图轴、倪瓒渔庄秋霁图轴和六君子图轴等。至于明清书画家的作品,既精湛且富有系统、代表性画家的卷轴,都在数十件以上,是江南书画汇集的所在,也是馆藏的重要特色。钱币的收藏,最有规模。明清流派篆刻印章的收藏,居全国博物馆首位。在考古发掘品中,以大宗的良渚文化玉礼器最具特色。
 上海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分别设中国青铜器、中国陶瓷器、中国绘画、古代雕刻、历代印章、历代货币、明清家具、民族工艺等陈列室,其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该馆引进的世界上最新数码式语言导览系统,能分别用汉、英、日、法语种介绍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精品。只要按动按钮,输入展品编码,就可以听到你所需要的讲解内容。此外,还提供中文讲解机,在大堂和陈列馆中分别设有多媒体电脑导览系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所需要了解的上博及陈列的有关信息。上海博物馆还设有高清晰度影视中心。每天定时播放录象节目,分时间阶段分别介绍介绍青铜器、陶瓷器、书画、 玉器、雕塑等主要列展项目与内容。
该馆的“上海博物馆珍藏青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上海博物馆珍藏瓷器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
上海博物馆之中国少数民族服装展——

                荟萃中华经典珍品,声名远杨海内外!

上海博物馆-5:民族服装展

 该馆编著有图册《上海博物馆藏画》、《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上海博物馆藏陶瓷器》、《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藏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法书》、《明成化说唱本》以及其他专题图册等数十种。年刊为《上海博物馆集刊》。图为本人当时购阅的《上海博物馆导览》书籍。
本人1999、2004年间到上海出差和今年4月到上海期间,曾经先后三次参观过博大精深、目不暇接的上海博物馆,这里接着编发是自己今年4月间习拍上海博物馆系列藏品的见闻组照之第五部分——中国少数民族工服装展,以供有兴趣观赏民族服饰工艺品收藏迷们参阅分享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