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
标签:
生活休闲 |
分类: 手写书 |

有天午后,去朝阳区见一法国人,谈即将做的翻译。
他引我坐到最靠里面的位子,“au fond, du soleil.” 是啊,下午的阳光好极了,隔着通透的玻璃照过来,暖意熏人。外面是修饰过的花园,树影婆娑。
想喝什么随便点啊。依旧咖啡,我现在真爱上“第一口沫子的滋味“了。某老师说我写的文章很有Philippe Delerm的感觉,那我就像这位畅销小说家遥遥致敬吧。
正事很快就谈完了,时间地点行头餐饮,能想到的都说了。
中途接了电话,需要回去发份总结报告,再次落座,禁不住频频看表,心里默默盘算回去后的活计:3封邮件、1个plan、2个总结、联系某人买东西、备课......
对方丝毫没有想结束的意思,音乐轻缓,和着柔美旋律,聊。
天南海北,神侃仙游。
讲自己十几年的打拼,讲与中国高官打交道的轶闻,讲北京这座大城给他的震惊,讲南方某个小镇的美丽风光。
我看表,甚至忍不住把手表摘下摆桌上把玩,还把纸笔都默默收入包中。他不以为意,接着聊。
你为何学法语。真是个频频被问及的问题。
你的理想是做翻译么?其实我想当个作家,或者导演。
你除了上课都干什么。看书、写文章、听讲座。
啊?文学,好啊。文学陶冶人。可这是很宽泛的主题啊。女性文学?这不错,值得深挖。有个作家叫XXX,你可以回去看看。
他真耐心,提了3遍那作家的大名,看我没有一点要记下来的意思——因为我面前的桌子干净的只剩下一只残留着咖啡渣的杯子。他找来纸笔,写下那作家姓名和某网址,你可以回去研究下啊。
陌生人能聊的都没得可聊了。转话题,你觉得这酒店怎样?
不错。
或许,他觉得一句不错远不足以描述如此de luxe的酒店,开始给我介绍这个酒店。全球连锁,干净、安静,我来中国就喜欢住这家。相比它,威斯汀、希尔顿都差多了。说着,两只手比划出个高低”你明白niveau的感觉么?他们不是一个niveau的。“
咖啡怎样?
很好——七八十元一口——精致的几乎只一口,冲着价格我也给个好评。
再转话题,中俄关系,文化冲突,中国威胁论,非洲殖民史。我归心似箭,自我冷静,权当练听力,练听力。
再转,你结婚了吗?年龄?我反问,你呢?
他告诉了我一个属相,让我去猜。我猜的结果整整小了12岁,他露出开心的神情,谢我把他说的年轻了。
不是有意的恭维,是我实在不知从何猜测一枚中年男子的年龄。
饿了么?需要点心么?那边有好几种,你去选几块。远远看去,几种精美的小糕点,傲娇地摆在台上。
周遭的一切都十分、十分的傲娇:彬彬有礼的服务生,轻缓音乐,低调色系的地毯,洗手间的香氛......
突然,他盯着我许久,冒出句,你好像个日本人,calme。
是么?
在越南的时候,发了越南盾从不去兑换成人民币,经常去某品牌的服装店买衣服,那是个旅游城市,我经常被当作日本人。
我也想在静谧的午后,在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厅里拣个靠窗的位子,沐着阳光,品着香醇的咖啡,和某人闲闲地聊聊,时不时蹦出文学、理想什么的字眼。可是,这要很多的钱和很多的闲。更可是,那个人貌似不是对面这位。
年轻的时候,人正瘦,衣衫正薄,风掀起衣角,凉意习习。正是和爱的人依栏闲聊的好时光。待斜阳铺洒,镀人一脸橘红。可那时,我们的时间都用来出卖——坐班、加班、熬夜、赶工——换微薄的报酬和不可知的未来。待有机会坐在人生的高脚椅上,恣意潇洒时,会不会惊觉已步入中年偏晚——对面人,原比自己小了20多岁呢。
人世邈邈,无奈得很。
终于提出离开。他看表,用欧式的夸张致歉,说:哎,时间过的真快,都这么晚了。末了,说,有空可以常来聊聊,pour changer d'environnement。谁没事坐一钟头地铁来和他聊聊?
暗想,人有多孤独,那种渴望与人交谈的情绪是结婚生子、抱团取暖都无法排遣的。
在地铁里还在打腹稿,想着怎么写总结。凌乱的思绪里冒出句老歌:”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未来换一些美满和幸福。”
劳动尚不一定有回报,何况幸福这种虚无的东西?
天边月,谁知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