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
标签:
生活情感 |
分类: 手写书 |
出门忘记带书,想到要在地铁里独自坐回来,挺无聊的。我这么手不释卷,当然得看点啥。
入口处买了本杂志,从11岁开始看的文摘,虽然它的风格已离我的生活渐行渐远,虽然家里经常可以收到它的样刊,但还是特别喜欢看。
书脊装订处,有一行浅褐色字迹:XXXX,2013,6上,正文,一版里面,甲乙甲乙。
细细的字,像一双婴儿肥嘟嘟的小手,在我心底某个地方轻轻的挠了下,很感动的情绪顿时升起——对文字、对书的敬意。
想起很多很多年前,和很多很多年间,每次看到杂志的装订处,那排版时留下的痕迹,都提醒身为读者的我,这本书在交付前,曾有这样那样的排练、演戏、校对、审核。
纸张,真是奇特的载体。
未成形前,是参天大树,成型后,是一席白衣。从园丁的绿手指,到编辑的大手笔,那么多人,那么多双手,为了一本书的问世,传递——传递一份信任,一份责任。
有时经过邮局,看见装运杂志书刊的包裹,被重重的扔下车,咣的一声在地上砸起一番尘土,忍不住想,这些书,不疼么?那些暗夜写稿的作家、彻夜不眠的编辑、灵感忽至的插图师,每个人在每本书的诞生前都倾注了最严谨的心血。可曾想到,等它离开视线,交付印刷厂、搬运工后,被狠狠一击的疼痛?
某次,借图书馆的书,里面夹着一个书签,是读者用工程图纸自制的,背面是横竖规矩的图线,正面是手书毛笔字:天不夺人愿,但使侬见郎。情诗一样的语言,写在精细的图纸背后,丝毫不觉违和。阳光不错的下午,倚在书架上,我满心惆怅地想,做这个书签的人,老天到底有无帮其完成心愿,TA见到了TA想见的人了么?
这时,这本书不再仅仅是被园丁栽培过的绿树,也不仅仅作者一次次修改的文稿,不是编辑反复校审的大作,是收纳某人一腔心事的秘境。
这是任何电子阅读设备无法给予的、无法分享的体验。
某公益广告,劝诫大家爱惜用纸,说,你顺手撕去一节,它要生长很多年。说的是树。每页纸,都是一棵树默默壮大的结果,它载了多少树的心事、大自然的故事。人,原来都是在树的故事上叠加自己的故事啊。
我想,树的故事,或许比人的更动听。连树和书的发音都那么接近。
这是不是纸质书触摸起来,那永远无法被替代的微妙感觉之所在?
因为,它有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