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45b93029gb95acb236184&690
接着,想对另外一种植物考究考究—凤仙。
不知道是不是前几天刚刚看了《建党伟业》,里面洋气十足的“小凤仙”让我眼前一亮。的确,用百度搜索,蔡锷先生的红颜知己小凤仙的词条排在了凤仙花之前。这种花,大概是因此人的名气才有名的吧?
再者,就是她很适用于染指甲,据说也叫“指甲花”。《京华烟云》里多次提到,木兰包括她的小姐妹们包着凤仙花染指甲。
百度上说:
“凤仙花,又名小桃红、急性子,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
“花大,花的形状像一只头足尾翅都向上翘的生机盎然的凤凰,凤仙花之名由此而得。”这个很好理解,可是看图,我没发现她的花朵多么盛气盎然,反而觉得有些小气和羞答。
“但在美国,凤仙花有个十分风趣的英文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不要碰我!”的确,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像个微型的炸弹,如果轻轻一碰,果实马上“炸”开,把种子弹出。”哈哈,这个解释有趣啊,是不是因此,她叫“急性子”。
想起《石头记》里各式责骂小丫头的词语,大都和性子急、脾气爆分不开,什么小蹄子、炭蹄子。那时的女子,即便是个丫鬟,拉到现在,个顶个都是温婉淑德的闺秀,何况是大观园里的丫鬟。只是相比她们的小姐,她们的大声、快步、嬉闹、发怒都会视为没教养、没涵养。
这里面,晴雯是最好的例子。她也喜欢染指甲,还蓄起了细长的指甲用套子包着。不知是不是暗合了凤仙的意味?当然,心高命薄,终于魂归故里,把指甲齐刷刷剪下来,留给他人,也是蛮悲剧色彩的。
这么想想,看着凤仙花,那种不堪富贵的浅粉色,更觉得她有股不甘心的哀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