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南越美

(2011-12-04 22:03:20)
标签:

游记

越南

旅游

分类: 手写书

越南越美

 

《外·域》201111

 

越南之于我,总摆脱不了杜拉斯笔下情人的形象:是湄公河上少艾女子男式帽下隐藏着的单薄身躯,也是东方男人眼角一瞥眉梢流动的惊艳。关于这个国度的想象,总如她境内狭长延绵的河流,曲曲折折,氤氲着水汽。

 

纵情深绿,徜徉蔚蓝

     不论是出了机场很快就能经过的红河,还是乡间随处可见的无名小河,都能看到老式的木船载着头戴斗笠的妇女,晃晃悠悠的飘荡在水面上。据说那是他们的家—农活、吃住都在上面。

当地人早已在国际游客纷纭的今日找到“众口可调”的吸引法则—--那就是自然的、原生态。游船是朴质的木船,不过大都是双层船。游人就随着波涛起伏在海中颠簸,不时发出开心的大笑。

船长的小男孩,六七岁的模样,抢着在相机前拍照,大方的摆出V字的手势,喜悦如童星。还有再大些的男子,约莫十六七岁,肤色白皙,眼神清亮,丝毫没有大多数越南成人的黑瘦或迟钝。拉游客上岸时,可以嗅到他手心散发着海水特有的味道。我一窘,看他脸上也写满了羞涩。

北部的下龙湾(英文Ho Long Bay),因其保存完好的石林和星罗棋布的众岛屿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确,这里有着最挑剔的度假者想要的一切:天空一尘不染,海水清澈透亮,白沙柔软细腻,高高的椰子树和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热带植物环绕着装修风格天然的旅店。

 

续杯咖啡的温暖

在越南,就不能不提到他们的咖啡。

到了越南的咖啡馆,就会明白为什么河内的一座高架桥5年都没有建完----这里的人都沉浸在了某种闲适的懒洋洋中了。他们只为今晚的一弯月而干杯,只为树上的一朵花而陶醉,这种含着无所事事的无知无觉,该是一种很难学会的幸福吧。

有家咖啡馆建在巷子里,却宾客如潮——真 是咖啡香不怕巷子深。主人心细,在露天的院子里,修出小桥、流水,植着果树、鲜花,座椅就设在树荫下、花丛中,愣是把一个平坦的小院弄出了层峦叠嶂的意味。另有一家,建在大街上,风格现代,门口却挂着中国的“福”字灯笼。老板娘年纪不小,会说简单的中文,看见中国人就好大声地问今天想喝些什么。也有比较 西化的风格,那家名为“sport bar”的小店,听店名就知道主人是个体育迷。他把店内墙壁涂成了低调的暗黄色,为的是衬托上面嵌着的足球----墙 上摆着好几款“世界杯”赛场上的足球呢!抬头看,天花板都是彩色的,画有阿迪、耐克、彪马的标志。低头就会心一笑:我们坐的沙发被包装成了红白相间的经典 “三叶草”形象。这样的小店里,品的何止是咖啡,是股源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每每想起天花板上画出的“耐克”那夸张的一钩,就觉得像是说:嗨,我就这么 写意地活着!

 

交错之美

我曾以为作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人的宗教百分之百是佛教。到了这里,才发觉竟有不少西式的教堂,且风格迥异。罗马式的古朴,哥特式的高伟,巴洛克的繁复,一应俱全。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里竟然有600多万天主教,仅次于菲律宾位居亚洲第二呢。再一想,也对,毕竟做了那么久的法属殖民地哟。

我居住的地方是越南北部重要的旅游城市,周围总见背着大旅行包的老外,捧着记的密密麻麻的小本子,举着地图,按图索骥地寻找心仪的景点。

商店里的服务人员,有时倒也会用生硬的英语道“Thank you”,然后问“你是韩国人么?”这里日韩的女子很多,但都瘦的出奇,头发削的薄薄的,虽然国内已是寒冬,她们还穿着短袖衣裤在街上晃悠,这份洒脱我是无福消受了。

 越南本地的美女穿什么呢?她们有一种名为“奥黛”的民族服饰,如我国的旗袍,却开叉至腰际,更可爱的是她们穿这种“旗袍”是要穿裤子的,真不知我们国内那勾勒女性妙曼曲线的旗袍怎么被“改良”成了这般,那美感又从何而来呢?当然她们平时是不会这么穿的,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身披 “奥黛”。参加过越南女孩的婚礼,看到了穿着“奥黛”的伴娘,我固执的认为真是没有新娘子好看。

越南话、中文、英文,旗袍、T恤、“奥黛”,中国人、日本人、美洲人、欧洲人,在各种潮流的碰撞交融中,才形成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气质:夹杂着殖民地的遗留气息,迎接着全球化的冲击,固守着本民族特色,学习着外域人的文化。

交错,产生的美,让你恍然以为自己在欧洲某僻静的小镇,也让时刻提醒你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方国度。

越南越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