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母校--陂中

(2012-03-02 14:48:19)
标签:

高陂中学

校友

名人

杂谈

分类: 家乡简介

                       高陂中学百年校史续四)

      第五部分    蔡港时任校长(19919 19938月)

李国济校长19919月开始,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主持工作,主要由蔡港时副校长负责,199112月,李国济校长退休,蔡讲时接任校长。
   
一、学校规模。
    1991
年秋:初中12个班714人;高中8个班(含彩绘班2个)340人全校共21个班1053人。教职工83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 4人。
    1992
年秋:初中12个班743人;高中6个班299人,全校共18个班1042人。教职工8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4 人。
   
此期继续筹资建设综合楼。
   
二、行政结构。(摘自历年教师名册)
    1991
1992学年度:
     
校长兼书记:李国济    副校长:蔡港时    苏运佳    李绍鸿    杨志伦
    
教务主任:李绍鸿(兼)    副主任:谢天来    刘南辉
    
政教主任:罗镜宏    副主任:苏   
    
团委书记:刘启龙
    1992
1993学年度:
     
校长兼书记:蔡港时    副校长:苏运佳    李绍鸿
    
教务主任:李绍鸿(兼)     副主任:谢天来    刘南辉
    
政教主任:罗镜宏    副主任:苏   
    
总务副主任:李俊河
    
团委书记:刘启龙
   
三、主要教育教学活动。
    90
年代初期,初中部教学秩序较好,教师力量强,学生素质高。上初中课的有黄炽河、黄书泉、刘南辉、管婉香、丘克崧等老师。初中招生以我校为主,高陂镇中学为辅,因此历年初中学生中考成绩都比较突出。高中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流动频繁,教学骨干调走比较多,仅剩下黄炽和、李绍鸿、李涌泉、苏运佳、吴演河、罗镜宏、苏竞生等老教师,有谢天来、罗钦达、杨金荣、刘灵亮、廖锦彪等年轻教师在担纲,第二阶梯的教学骨干力量还没有形成。
    1992
年、1993年冬学校均组织了学生田径运动会,成绩较好,体育教师们出了大力。当时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十分正常,早上跑步、打球,课外活动时间经常师生同场竞技,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活动十分活跃,就连现在很少教师参加的足球、排球运动也很常见,这和当时的运动场地充足,年轻教师多是分不开的。
    1992
12月,召开了第三届教代会和工代会。
   
四、教育教学成果。
    1
、学校获奖情况。
    1991
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常规检查先进单位”。
    1992
年,学校参加“永芳杯”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女子高中组第三名,男子初中组第五名。
    2
、教师获奖情况。
    1992
年,县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分子:丘克崧    县教改积极分子:刘灵亮
    3
、高考情况。
    1992
年,没有考生进入省三线,仅有39名考生入围市专、中专及代培线。单科成绩仅生物科有 4名学生达600多分,其他各科都没有600分以上的成绩。
1993
年高考,1名考生考入中山大学(本县籍的外地考生回原籍考试),本校有43名学生分别考入市专、中专和代培类学校。

   第六部分    连俊元任学校负责人(19939月—19968月)

19938月,蔡港时校长改任学校支部书记,调县教研室连俊元任第一副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一、学校规模。
   
(一)班级及教师情况。
    1993
年秋:初中12个班650人,高中6个班223人,全校18个班共873人。教职工87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4人。
    1994
年秋:初中12个班776人,高中6个班233人,全校18个班共999人,教职工8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4人。
    1995
年秋:初中12个班694人,高中6个班259人,全校18个班共953人,教师8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一级教师18人,本科学历教师5人。
   
(二)校园环境变化。
   
连俊元校长到任后,面对陈旧的学校环境,决心筹资大力整治,他在任的三年时间里,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993
8月底,动员全体教师参加义务劳动,清除校园内的杂草,开始绿化建设,使学校呈现新面貌。
    1994
年初,校友何初本先生发动宝安区人民政府及旅港乡贤姚美良先生捐资共40万元,在原已拆除中院的基础上,利用中院周围的原地理园、生物园,建设科教楼。此楼于       19948月峻工。同期,继续完善综合楼建设。
    1994
年夏,经上级批准,拆除了历史悠久的北院,改造成内校坪,至此,校园内环境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原教学楼一楼教室面前的北院及周围高高的石阶,影响一楼教室采光,造成闭塞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西院门前的一株老合欢树也只能留在教师的回忆中,宽敞的内校坪,阶梯式的校园结构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此次的环境改造在199410月的校庆时,得到广大校友和群众的赞赏。同期,综合楼、科教楼两栋漂亮的新建筑落成剪彩,给校园增添了不少风景,师生厨房及浴室迁至综合楼底层,于19949月投入使用。综合楼二楼三楼教工套房,因建设资金未能全部付清暂时闲置。
    1995
年,学校全力以赴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完善。面对学校缺少独立图书馆的现状,校长连俊元争取华侨廖梅林先生的支持,1995年夏“梅林图书馆”在原教工食堂位置上奠基。
    1995
年,陂梅公路动工,虽经县政府、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多方争取,陂梅公路仍然横穿学校运动场,无情地将大埔县最大的运动场一分为二。在县政府县长、校友林培元先生的协调下,公路外侧的运动场土地使用权归学校所有,出卖土地使用权所得款项用以学校校园建设。
    1995
年,在镇政府的主持下,征用学校鱼塘外侧陂寨管理区村民的竹林11亩多,规划为新的标准运动场,征地及平整部分球场共耗资31万多元。
1995
年秋,改善南院一楼教师住宿条件。将原走廊改建为教师厨房,并带一个浴室。同期,部分教师入住综合楼二楼、三楼套房,教师住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1996
年初,学校将科教楼门前及西院门前两个阶梯的空地铺上草皮,并动员学生捐赠花木。同期发动学生捐书,充实学校图书馆藏书。
    1996
年夏,装修物理、化学实验室,耗资2万多元。
   
二、行政结构。(摘自当年教师名册)
    1993
1994学年度:
    
支部书记:蔡港时
    
学校负责人:连俊元    副校长:苏运佳    李绍鸿
    
教务主任:黄炽和    副主任:刘南辉
    
政教主任:罗镜宏    副主任:苏   
    
总务主任:李俊河   
    
团委书记:罗钦达
    1994
1995学年度:
    
学校负责人兼书记:连俊元    副校长:苏运佳    李绍鸿
     
教务主任:黄炽和    副主任:刘南辉    罗华胜    吴演河
    
政教主任:罗镜宏    副主任:苏   
    
总务主任:李俊河   
     
团委书记:罗钦达
    1995
1996学年度:
    
学校负责人兼书记:连俊元    副校长:黄炽和    李绍鸿
     
教务主任:吴演河    副主任:刘南辉    罗华胜    李海港
     
政教主任:罗镜宏
    
总务主任:李俊河   
    
团委书记:罗钦达
   
三、主要教育教学活动。
   
连俊元校长调任到我校之初,重视教育教学工作,对整治教学秩序起了一定作用,尤其重视高中毕业班的工作。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活跃,教师地位较低,社会风气较差,学生无心上学现象严重,教师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993
年冬,全县教工乓乒球赛在我校举行。
   
四、教育教学成果。
    1
、学校获奖情况:
    1994
年,学校被评为“两个一”教改活动先进单位。
    1994
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县“表扬团委”。
    1994
年,全镇“五四”文艺汇演,我校节目“建设大桥意义长”被评为优秀创作奖。
    2
、教师获奖情况。
    1993
年:县德育工作积极分子:赖伟雄   县精神文明建设好园丁:罗镜宏
    1994
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县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分子:吴演河
                    
县文明先进个人:苏竞生    县教改积极分子:黄炽和
                    
县优秀教师:田武昌
    1995
年:县创建文明单位积极分子:刘南辉
            
县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分子:吴演河    县教改积极分子:赖清华
                    
县教坛新秀:田武昌
    3
、高考成绩:(摘自历年《高考情况通报》)
    1994
年,本科入围2人,省专录取4人,市专28人,中专7人,共录取41人。本年高考学生素质较高,学校重视,两个年轻的班主任刘灵亮、廖锦彪及全体科任教师齐心协力,取得较好成绩。单科方面,化学1人全县第四名,生物1人全县第六名。
    1995
年,高考改革,取消实行10多年的大文大理考法,改为“3+ 2,即语文、数学、英语为文理科必考科,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文科加考历史、政治,而生物、地理被排除在高考舞台外。当年4人入围本科,4人入省线,7人入中专,共考取21人。
    1996
年,有14人入市专线,实际有1人取入省专,13人取入市专。
   
五、举行“93周年校庆”情况。
    1994
年是学校诞辰93周年,自从1981年举办过80周年校庆以来,一直没有再举行过庆祝活动。连俊元校长在上级以及校友的倡议下,决定筹备93周年校庆活动,于1994年初成立了校庆筹备小组,并聘请了退休老教师谢里昂、曾竞辉等做筹备工作。期间,多次到广州、深圳、梅州等地积极筹款,得到何初本先生、田家才先生等校友的大力支持,共筹集23万多元,主要用于庆祝活动及“普九”基础设施建设。
    1994101,举行校庆文艺演出,节目丰富多彩,2
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庆典活动。县政府、县教育局、镇政府等领导及校友、师生10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田家才、林培元、黄焕土、李田等校友和地方领导为“综合楼”、“科教楼”剪彩。当天下午返校校友参观了学校,并参加了座谈会。
   
六、华侨、校友捐资情况。
   
廖梅林先生捐资15万元兴建“梅林图书馆”。
   
姚美良先生捐资10万元兴建“科教楼”。

   第七部分    黄炽和任校长(19969月至现在)

19969月,学校负责人连俊元调任县教育局纪检组长,副校长黄炽和接任校长。此期,是校容校貌及教育质量发展较快的时期,学校声誉逐步回升。
   
一、学校规模
   
(一)办学规模的变化。
    1996
年以前,学校初中各级4个班,高中各级2个班共18个班。96年秋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学生全部免试入学,初中各级扩大至6个班,学校成为24个班的编制。
    1996
年秋: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全校学生1110 人,教职工87 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17人,本科学历教师6人。
    1997
年秋: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97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14人,本科学历教师8人。
    1998
年秋: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全校学生1115人。教职工90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学历教师8人。
    1999
年秋: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全校学生1038人。教职工95人,其中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24人,本科学历教师 9人。
    2000
年秋:初中18个班,高中6个班,全校学生1034人。教职工87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8人,本科学历教师16人。
   
(二)校容校貌的变化情况。
    1996
年暑假,校友何初本先生筹资41万元装修教学楼。同期在综合楼、科教楼及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整理教学楼内校坪,铺上了水泥板,耗资7万多元。
    1996
年秋开始,逐渐更新学生桌凳。
    1996
10月,学校以崭新的校园面貌迎接“普九”检查,顺利通过了验收。
    1996
10月,学校将教师福利事业建设纳入议事日程,逐步改善师生的生活设施,首先铺设了学校侧门到综合楼的水泥路道。
    1997
年夏,完善外校坪。学校争取县公路局及镇政府的支持,将原校门口陂桃公路改道,在原有校坪基础上,筑起围墙形成了外校坪。同期安装教学楼二楼、三楼及科教楼两侧的的铁栅门,加强教学区的安全管理,共耗资5万多元。
    1997
8月陂寨大堤决口,学校损失严重。刚建成的外校坪围墙及五星楼围墙被冲垮,洪水浸达教学楼二楼、西院、综合楼二楼,教学设备和师生生活设施损失惨重。洪水尚未退尽,学校就组织在校教职工洗地板,清淤泥,维修水电设施,迅速消除灾痕。在救灾工作中,得到县教育局的支持,拨救灾款5万元,重铺直坑水管。
    1997
年,公路局和镇政府在外校门右侧十字路口规划建设安全岛,对学校外校坪的完善及师生出入安全极为不利。直到2000年经学校多次干预,才将安全岛外移、缩小。
    1997
年冬,学校耗资12万元建成语言实验室。
    1998
年春,修筑外校坪校道,修建外校坪三个水泥篮球场,共耗资8万元。同期县政府拨款8万元,学校自筹3多万元重新装修科学馆。
    1998
年暑假,学校痛下决心改善男生住宿条件,将综合楼二楼教师套房五套共约400平方米改建成带卫生间的男生宿舍,全部更新了学生床,完全改变了男生到五星楼住宿极不方便、不安全的状况。此举得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社会评价很好。同期还改造、扩建了教工楼卫生间。
    1998
年,规划校门外地皮开发,所得款项主要用以完善校园建设。
    1998
年,迁移科学馆背的变压器、高压线至校外,大面积整治校内的用电线路,消除安全隐患。
    1998
9月,校友肖贤辉、刘立人先生捐赠电脑及打印机各一部,学校再投资2万多元购置一体化印刷机、复印机、电脑打印机,初步实现办公自动化。
    1999
年,在县人大的支持下,镇政府出面清理校门外校坪围墙周边的小店,改善了周边环境。
    1999
年夏,县教育局拨一体印刷机一台,同期76届初中毕业校友捐赠电脑一部。
    1999
年秋,重修外校坪围墙。建成了上书“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全面培养、发展特长”的文化墙,外校坪的美化、绿化正式启动。
    1999
年秋,修筑外校坪升旗台。同期改造南院到大便处的路道。
    2000
6月,校友肖贤辉、陈礼阳先生捐赠复印机一部。
    2000
年夏,争取县教育局支持,拨30586电脑,完善电脑室。
    2000826,学校再次遭受洪水侵袭。刚完善的外校坪围墙及花草、后勤生活设施等受损严重。洪水期间,县教育局4
位局长全部前来视察灾情,指示全力抗灾,争取早日开学。洪水尚未退去,同样被洪水包围在家的黄炽和校长用电话指挥在校员工开始洗大水。洪水退后,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清垃圾、淤泥、抢修水电设施,进行灾后自救。领导教师齐动手,终于在94正式开学。开学后学校又组织人力整治外校坪,重新修筑围墙,维修及新置单双杠等体育设施,共耗资5万元。
    2000
年秋,由深圳实业家廖光明、何瑞香夫妇捐资23.8万元建成的花岗石大门,威武、雄壮、美观。外校园还有1966届高中毕业生及詹朝敬先生捐建的各一个石亭(每个价值3.2万元);还建有多个花池,植上各种花草,围墙周边种有20多株大叶榕,逐渐建成花园式外校坪(价值1.8万元)。内校坪建造了1966届初中毕业生捐赠价值3万多元的“天天向上”不锈钢雕一座;科教楼门坪由黄作民先生捐赠花岗石喷水池一座(价值3万元);有校友或乡贤苏德化、黄作民、刘汉煌、郭淑裔、黄绍光、郑峰等先生共捐资价值2万多元的中外名人铜像 6 座,建成了文化气氛浓郁的内校园。以上投入约43万元。
    2000
年冬,在廖梅林先生捐资20万元的基础上,争取上级支持,自筹20万元,将梅林图书馆完善。同期兴建学校球场与浩炜小学交界的围墙。
    2000
年冬,校友范金水先生捐赠价值8000多元的电教设备一批。
    2001
年春,废除教学楼楼梯口的小便处,用底层左边的一个教室改造成小便处。
    2001
年春,改造教师生活区,南院门坪建成花园式。南院至综合楼架设天桥,改造南院至综合楼一楼的路道,改造梅林图书馆背至南院玉兰树旁的石坎,扩大了科学馆及南院的门坪。
    2001
年春,拆除西院,动工建设百年纪念大楼。
校长黄炽和从1996年秋上任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重视校园环境的改造和建设,积极和校友、社会贤达联络,广泛活动,筹集巨资,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在校园改造中,主责后勤工作的罗维猛副校长、总务主任黄家道、副主任廖培城等也出了大力,工作成绩显著。

二、行政结构。
    1996
1997学年:
    
校长兼书记:黄炽和    副校长:李绍鸿
     
教务主任:吴演河    副主任:李海港    刘南辉    罗华胜
     
政教主任:罗镜宏
    
总务主任:黄家道
    
团委书记:罗钦达
    1997
1998学年:
     
校长兼书记:黄炽和    副校长:吴演河
    
教务主任:李海港    副主任:刘南辉    罗钦达    罗华胜    刘灵亮
     
政教主任:罗镜宏
    
总务主任:黄家道    副主任:刘启中
     
团委书记:田武昌
    1998
1999学年:
    
校长兼书记:黄炽和    副校长:罗维猛    吴演河
     
教导主任:李海港    副主任:刘灵亮    刘南辉    罗钦达    罗华胜
    
总务主任:黄家道    副主任:刘启中
     
团委书记:田武昌
    1999
2000学年:
       
校长兼书记:黄炽和    副校长:罗维猛    吴演河    李海港
    
教导主任:刘灵亮   副主任:黄国聪    罗钦达    罗华胜
    
总务主任:黄家道    副主任:刘启中
     
团委书记:田武昌
    2000
2001学年:
     
校长兼书记:黄炽和    副校长:罗维猛    李海港
     
教导主任:刘灵亮    副主任:黄国聪    罗钦达    罗华胜
     
总务主任:黄家道    副主任:刘启中    廖培城
     
团委书记:田武昌
 

                                                                                  本文根据《高陂中学百年校史转载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