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母校--陂中
(2012-03-02 14:42:00)
标签:
高陂中学校友名人杂谈 |
分类: 家乡简介 |
1984年9月,刘松粦接任支部书记,直至1990年退休,同期杨志伦接任校长,至1987年8月调走,共担任了3年校长。
一、学校规模。
1984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665人;高一级4个班、高二级4个班、高三级3个班共11个班873人,全校共23个班1334人。正式教师76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6人。
1985
年秋:初一级6个班、初二级4个班、初三级5个班,初中15个班810人;高一、高二级各4个班,高三级3个班,高中11个班,547人,全校共26个班1357人。公办教师85人,其中本科学历教师12人。
1986
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681人;高一级4个班、高二和三级各3个班,高中10个班509人,全校共20个班1190人。教师81人。
1984年秋,学校适应当时大抓职业教育的形势,开设陶瓷彩绘班,原为二年制后改为三年制。第一届招收1个班学生36人,仅1名教师黄锦楼担任专业课兼班主任。第二届招44人,第三届招2个班73人,专业教师增至4人,第4届招65人,第五届招43人,专业教师增至7人。第6届招51人。
1986年7月,在校友、华侨的大力支持下,一栋四层有48个房间的教工宿舍落成,暂时解决了教师住房困难。同期继续完善五星楼和校本部四周的围墙建设。
二、行政结构。(摘自当年教职工分工表)
1984
—1985学年:
支部书记:刘松粦
校
教导主任:曾广晒
副主任:李国济
罗镜宏
总务主任:曾竞辉
团委书记:邓自平
1985
—1986学年:
支部书记:刘松粦
校
教导主任:曾广晒
副主任:李国济
罗镜宏
总务主任:曾竞辉
1986
—1987学年:
支部书记:刘松粦
校
教导主任:曾广晒
副主任:李国济
罗镜宏
总务主任:曾竞辉
1985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第一届教师节庆祝活动。
1、学校获奖情况。
1984 年,获完中男子篮球比赛第二名。
1984 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镇先进支部。
2、高考成绩(摘自《高陂中学校讯》第一期 1990年)
1985 年高中转为三年制,无毕业生。
1986 年,文科1个班52人,理科3个班129人共181人参加预考,有 100人参加高考,考取重点本科2人,普通本科6人,大专8人,共16人。
1987 年,文科1个班59人,理科3个班170人共229人参加预考,有91人参加高考,考取重点本科3人,普通本科10人,大专4人,中专9人,代培23人共49人。
四、华侨、校友捐资情况。
1984年 泰 国 何铭灿先生 2000元
1985年 新加坡 廖克耀先生 2000元
1986年 泰 国 廖梅林先生 1000元(购梅林国乐社乐器)
1987年9月,杨志伦校长调任大埔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导处副主任李国济接任校长。期间实行校长责任制,党支部的工作职能发生改变,学校工作主要由校长负责。1991年秋开始,李国济因身体健康原因,学校主要工作交给蔡港时副校长,至1991年冬退休。
一、学校规模。
(一)班级及教师情况。
1987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681人;高中10个班(其中彩绘班3个)共509人,全校共22个班
1190人。正式教师76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1人,二级教师11人,三级教师8人。
1988
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572人;高中8个班(其中彩绘班2个)共362人,全校共20个班934人。正式教师79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1人,本科学历教师13人。
1989
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579人;高中8个班(其中彩绘班2个)共351人,全校共20个班930人。正式教师80人。
1990
年秋:初中各级4个班共12个班581人;高中8个班(其中彩绘班2个)共369人,全校共20个班950人。正式教师89人。
(二)校园环境的变化。(部分材料摘自《高陂中学校讯》第一期)
1987年下半年,学校准备动用运动场跑道外三角地,与陂寨部分群众发生争议,学校通过法律途径胜诉,于1990年底建成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的一栋8套套房及2个店面的教师楼,是学校第一栋集资楼。
1987年,排除重重阻力,继续修筑学校围墙。
1989年冬,拆除中院危房。
1990年暑假,五星楼楼板由木板改为水泥板。
1991年初,学校针对教职工用水困难的现状,安装镇自来水到教工楼楼下及西院、南院等生活区。同年,争取供电部门支持,改为县供电。至此,学校用水用电困难问题得以基本解决。
鉴于教师增多,教师住房日见局束,学生膳堂破旧不堪的情况,校长李国济、蔡港时开始着手筹建校舍,多次主动和时任深圳南山区区长的校友何初本先生联系,得到何校友的大力支持,争取华侨肖婉香先生捐资25万元、刘伟民先生
10万元、赵春来先生
8万元、廖梅林先生2万元、刘祥珍先生1.4万元、赵捷龙先生1万元、何初本先生
1万元,还有大量的校友、乡贤捐资,共筹得数十万元,于1992年初动工兴建四层的综合大楼,此大楼原址系学生膳堂,由于此地基严重不实,基础工程所占费用远超过原预算数目,造成学校负债较重。
二、行政结构。(摘自1987 —1991年学年初报表)
1987 —1988学年度:
三、主要教育教学活动。
李国济在任校长期间,前期承接83、84学年高考余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总体情况较好,教学秩序稳定。1988
年推行校长责任制,制订有详细的《校长任期目标》和校长、教务处、总务处、体卫处、班主任、年级组长等各种职责要求和评比条例,项目良多,条理清晰,奖罚分明,制度比较健全。但随着社会大开放形势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收入增高,好大部分教师流入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该校亦不例外,优秀教师流动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1989年,在中院旁边空地建成“生物园”和“地理园”。
1989年下半年,学校抽调丘尚宏、李惠佳两名教师在南院背空地经营校办彩瓷厂,于1990年上半年停办。
1990年9月,学校调入21个教师,其中17个是刚毕业的教师。大量新教师的到来,虽对学校教学水平造成一定影响,但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学校对新教师比较重视,敢压担子,大胆相信,启用多个新教师担任初三毕业班及高中的课程。
1990年12月举行校运动会,有27个项目开赛,3项超市纪录,3项超县纪录,28项破校纪录。
1991年元旦该校节目参加镇文艺汇演,有3个节目获二、三等奖。
1991年夏,开办长达7年的陶瓷彩绘班正式合并到田家炳职业技术学校,高陂特色的职业培训从此走出了高陂中学的历史舞台。陶瓷彩绘班为高陂片瓷业经济的兴旺发达出了一份力,也为职业陶瓷技术学校输送了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