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人体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越来越敏锐,对于疼痛的耐受性越来越低。如何才能使针灸治疗成为一种各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法,使其发挥高疗效,在未病保健时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
上中医药大学时,针灸课老师反复强调,针灸治疗时针刺必须在“得气”的情况下才有疗效。所谓“得气”,即针刺时穴位处产生的酸、麻、重、胀等感觉。这种认识,在我从事临床工作后10余年占着支配的作用,我跟师和待诊过的针灸专家如杨介宾、蒋达树、刘家英、张如心、周德安、程莘农等,也都有主张每针得气。
我留学期间,指导国外医师运用中国传统的针灸治病时,患者大都反映刺激量太大,接受治疗时较为紧张,甚至有的患者放弃治疗。于是,我开始访问多位国外著名的针灸专家,有的是从中国学的针灸,治疗方法源于中国,但扎针刺激轻微。还有的人学于本国,取穴和针治均遵从师训。这些专家有一个共同点,是通过穴位的针刺让患者有舒适的感觉,从而达到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目的。这些专家治疗时配穴细致,刺激柔和,治疗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有不适感或疼痛明显时及时调整针刺手法。我给他们总结的是单针准确刺入,多针联合得气,精调补泻手法。在这些专家中,尤其是一位小儿针灸专家令人叹服,他使用的器械均为非侵入式的器具,不仅深受患者欢迎,而且疗效相当不错。
鉴于此,我对针灸的器具本身产生了很大兴趣,开始研究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针灸针具,发现各国针具虽源于中国,但韩国、日本、台湾各有特点。中国针具基本上是手工制针,韩国、日本、台湾等地大多为机器制针,但高质量的针具仍为老师傅小作坊的手工制作。
综合上述考察,结合本人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先把面部疾病的治疗放在首位。只要是面部疾病和美容能满足要求,全身疾病的治疗那就不在话下了。面部皮肤要美,得活化皮肤功能、加强物质代谢、排除积聚毒素,针具要求细微,针刺时刺激量柔和,且不能有针刺的痕迹。
我开始构思独自的超微针技术。对针具的要求是:握持容易、进针方便、针尖锐利、针身细微、材质坚硬、弹性适中。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开始了长达6年的寻针和针具研究之旅。
首先是针的材质,这个最费周折。我学的是医,不懂材料,但我知道,只要经自己的手一用,制成的针好不好就明白了。数年中,凡能制针的材质,均按照我国针灸标准要求的规格,找到顶尖的制针高手制成各种不同直径、长度的针,金、银、不锈钢,最后终于定下了一种光泽度非常好,刚性和弹性适中的材料,分别找了数位顶尖的制针高手分别制作数套。据制针师傅说,这是一种特殊钢材,非常稀有。针制成后,我开始在自己脸上、身上测试。同时,只要有朋友和患者愿意尝试,治疗都不收费。我又联系了几家诊所,共同研究治疗效果,很多外国患者也自愿加入测试行列,既能治病,又不收费,老外也是算得精呵。几年的测试结束后,终于定下了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超微针。
超微针具已定,为治疗面部疾病和解决皮肤的美容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就是针刺技术和治疗思路的确立。中国医学在系统的基础理论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各种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方法为同一理论指导,自成治疗体系,每种治疗体系都贯穿着“以人为整体”的治疗,药物有君臣佐使的配伍,穴位有主辅次调的选择,灵活变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和不断的经验积累,确立了超微针治疗规范。包括:(1)精确辨证。(2)按部选穴。(3)定位刺入。(4)深度控制。(5)多针候气。(6)远部配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