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4月16日《浔阳晚报》发表散文,谢谢编辑老师!

(2022-04-18 09:22:23)
标签:

报纸

图片

情感

文化

分类: 散文
http://xywb.jjxw.cn/resfile/2022-04-16/03/Page_b.jpg

含在菜苔里的爱

http://xywb.jjxw.cn/resfile/2022-04-16/03/p1_b.jpg

   余春明

  春节刚过,白菜就开始有菜苔了。别看它属草根一族,跟山珍海味不可比,但它却是名见“经传”的。记得清人袁枚曾有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名《苔》,这里的“苔花”我看就是菜苔。虽然有人认为袁枚所写的《苔》是苔藓,但我还真没有见过苔藓开花,所以,我宁愿认为苔花就是菜苔之花。

  菜苔在白菜快要老时,于白菜中央起“桅”,像油菜一样长出芯来。这“桅”壮实,刚长出来时,就会在顶端孕育着无数的米状花蕾。这就是所谓的“如米小”。花蕾一下子是不会绽放的,须到春来“桅”有三尺左右时才会盛开。这时的菜花就同油菜花一模一样,难于分辨了。人们吃菜苔,就是在其长至四五寸时掐下来。菜苔掐下来后,白菜会继续起“桅”,且不只一根。这时的菜苔既有菜芯,也有附在芯上的嫩叶,还有挨挨挤挤的花蕾。将它们掐成一寸长的一节节,加上腊肉炒来吃,那就是难得的早春佳肴了。

  这种吃法,家乡人称之为“菜苔炒腊肉”。我是特别好这一口,看到有人卖菜苔,我就会齿颊生津,垂涎欲滴。以前,家在农村,和父母分家后,我们有了自己单独的菜园。每到周末,我都会回家协助妻子种菜园。妻子在菜园里种了各种不同时令的蔬菜,整个冬天和早春,白菜是主打品种,菜苔自然也会很多。之后,农村已责任田到人,家家都有余粮养猪。妻子每年至少要养两头猪,卖掉一头,另一头就在过年宰了自己吃,腊肉可吃到来年的五六月。

  妻子先在菜园里掐来菜苔,壮实的菜芯,肥腴的嫩叶,微露黄色的花蕾,特别养眼。再割来一大块腊肉,最好是肥兼瘦的五花肉,放在砧板上,用菜刀切成薄薄的一片片,然后就开始所谓的“炒”了。炒有技巧,不是先放菜苔,而是先煎腊肉。将腊肉里的油基本上煎出来就行,不能煎得太“老”,焦了就会吃不烂。煎出来的油是炒菜苔所必需的。这时火候要到,菜苔倒入锅里后,要用锅铲不停地翻动——炒;火候不到,菜苔炒出来后,颜色不光鲜,吃起来是“韧”的,口感极差。妻子炒出来的菜苔,可谓色、香、味俱全,菜叶的翠绿色不变,且更油光发亮。花蕾饱满,没有枯萎感。腊肉味和白菜的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脾。用餐时如果有菜苔上桌,我和孩子们不一会儿就吃个精光。

  后来,我们上街了,妻子还是没忘种菜园的习惯。当时学校大门对面是一片荒坡,她在那里挖了一小块菜园,冬春时节主要也是白菜。虽然不能养猪了,但我们也腌了些腊肉,炒菜苔的腊肉还是有的。那时,我们刚进城,孩子们又在读书,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自己种点菜园就会贴补点生活费用。每到春天,菜苔炒腊肉是餐桌上的常菜。

  再后来,妻子退休了,学校迁到了新地方,我们也搬家到了三里街的一座小山坡下。妻子闲不住,在山坡上开垦了两三小块菜地。这时我在学校兼了行政事务,还要上课,很忙,抽不开身,菜园全是她打理。她菜园种得好,有时我从楼上窗户往下看山坡上的菜园,妻子种的要比别人的好多了,绿油油的一片。只是小区有围墙,挑水、施肥要绕到街道那边去,路蛮远,妻子种菜的辛苦可想而知。前几年,她陪我一起去了南昌,菜园给了别人,她也年龄大了,这才彻底歇了下来。

  如今,孩子们都在九江,就剩我们老夫妻俩守湖口的“大营”。虽然难免有点寂寞,但我们每周末会去九江看孩子们,孩子们有空也会来看我们。孩子们来了,只要能买到菜苔,妻子就会大显身手,炒出自己的拿手菜——菜苔炒腊肉,让孩子们和我体会出蕴含于菜苔中浓浓的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