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前言思考
根据一财网报道,证监会正在技术系统方面下大功夫,已引入了一套监控场外配资的软件,目前多地监管局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券商们也将被要求接入该系统。“现在已有大型券商在使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发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上述知情人士称,这一系统所发现的问题,给各地的证监局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下一步也将会对该系统进行迭代,从而使得对问题账户的锁定更加精确。点评:2015年的股灾让人触目惊心,早点发现问题,果断解决问题,才能促使市场发展的更健康。
评:2015年的股灾让人触目惊心,早点发现问题,果断解决问题,才能促使市场发展的更健康。
一 基本申购情况
2019年5月6日,有1只新股申购(基本情况请看下图)
二 重点剖析个股
中简科技——技术领先的新材料行业新星
公司专业从事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的研制与销售,是国内航空航天领域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的批量稳定供应商。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国产ZT7系列(高于T700级)碳纤维产品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宇航级碳纤维的技术装备封锁,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型产品先进水平,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已被批量稳定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八大型号,优先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军民深度融合。
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从石油、 煤炭、天然气均可以得到丙烯,丙烯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再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并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作为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原材料;碳纤维经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
知名咨询调研机构Lux Research在2015年2月发布最新报告称,到2020年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市场估值预计将达到6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碳纤维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8.18万吨,到2025年全世界总体需求有望达到26.23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9.95%。其中增速最快的工业领域,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38%,工业领域碳纤维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2016年的67.42%逐步提升至83.91%。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在未来5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数据统计,自2010年起,国内碳纤维需求呈增长趋势,2017年需求量约为23,500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防工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几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预计到2022年国内碳纤维的需求将达到48,200吨。
据统计,目前国内碳纤维市场中,国产碳纤维自给率只有20%左右,对外依存率达到80%,国外碳纤维企业通过技术及价格优势打压国内碳纤维企业,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长期受制于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在高性能碳纤维研发生产方面,国内部分碳纤维企业基本实现T700级、T800级碳纤维技术突破,但稳定性、产品离散度等指标与国外优势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日本东丽是全球唯一一个碳纤维产能超过2万吨的企业,是全球碳纤维领域无可争议的龙头,长期为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主要的稳定供货商;国内企业中业务集中在碳纤维类产品方面的公司有中简科技、光威复材、江苏恒神、中复神鹰等。
公司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山西煤化所,实际控制人杨永岗、温月芳均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人物,杨永岗现为科技部863主题专家组成员,2013年12月入选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公司研发人员均具有多年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经验,技术团队包含多名经实验室研发、中试放大和工程化生产一线锻炼成长起来的博、硕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公司已形成了一支人员长期稳定、研发理念先进且具备工程化实施能力的研发团队。
公司目前有一条150吨/年(12K)或50吨/年(3K)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1000吨/年国产T700级碳纤维扩建项目,待项目顺利投产后,公司产能得到较大释放,有利于公司对碳纤维其他领域市场的开拓。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签署尚未执行完毕的在手订单金额超过3.5亿元,产品订单不断增加,产能利用率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三、 总结
2018年营收只有2个亿左右的中简科技,目前在手订单达到3.5亿,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产品目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生产设备基本上以进口为主,技术领先的日本、美国企业对制造设备的出口设置了层层阻碍,这也是制约国内整个化工行业发展在主要障碍,对中简科技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其生产所需设备的98%靠自己摸索研制成功,完全靠自己自主研发来实现设备的国产化,这也是中简科技综合竞争力优势的体现。
注:本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作为投资依据,请注意把控风险。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