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份《招股说明书》里都会详细介绍股东的股权结构。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很重要,因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是谁,直接决定谁受益最大、谁最有动力搞好公司、上市公司背后的资源是否强大……不同的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未来走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简单地说,股东(尤其是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1,大股东是国家队(比如国资委等等),成为大牛股的概率要小。
有一个故事讲得好:
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在山上放羊,突然狼来了。
职业经理人扔下羊群,自己跑路,毕竟是拿钱干活,命要紧。
企业家拼了老命也要把狼赶跑,保住羊群。对他来说,羊群就是他的命。
很多国企的领导也跟职业经理人类似,业绩的好坏并没有跟个人身家性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进取心没那么强,这样能够带领企业成为大牛股吗?
国企难成为大牛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市值问题。大部分国企上市之时本身市值就比较大,一上市就几百亿甚至几千亿市值,再要翻几倍谈何容易?以国泰君安为例,发行价19.71元,总股本76.3亿,总市值已经1000多亿元,上市后只涨了几天就结束了。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久远银海,它的大股东虽然是国家队,但它上市时市值小,又是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个股,上市后成为阶段性牛股。


2,家族控股。
股权较为稳定(因为家族内部已经控制了大部分股权,外人无法冲击),但这也容易导致任人唯亲,不利于升级。以白云电器为例,家族成员整体控股,而且股权相对平均,这种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也不排除内部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这类企业容易任人唯亲,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到企业里来,这样外界真正的管理人才很难得到重用,不利于企业的升级发展。



3,多个股东形成一致行动人。
短期问题不大,中长期还是有隐患。以瑞尔特为例,四位股东形成一致行动人。


虽然形成一致行动人,而且期限不少于三年,因此三年内应该没有大问题。但人心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各个股东的利益能够充分协调一致吗?内部分歧怎么解决?三年后呢?这些都是中期隐患。
4,股权非常分散,股东之间没有关联关系,有隐忧。
特别是第一大股东跟第二、第三大股东股权比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是容易有股权之争。容易有股权之争,比如近期的万科股权之争,根源就在于万科的股权过于分散,原第一大股东华润的股权比例并不高,给了他人可乘之机。但是这一类股票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潜在机会,一旦有别的机构举牌入侵,股价阶段性或有异常强势的表现。
603918金桥信息也是如此,股权比较分散。好在第二、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更小。

5,个人大股东,或者夫妻占股超过50%。
这种股权结构是比较理想的。以多伦科技为例,大股东占绝大多数股权(发行前88.52%,发行后有所稀释,但仍占绝大多数)。如此一来,大股东的利益就跟公司的经营状况紧密捆绑在一起了。大股东自然会全心全意搞好公司了,这种公司更有可能成为牛股。


6,其它股东:有无实力机构进场。
实力机构包括九鼎、中植系、复兴系、硅谷天堂、当代系等等。为什么要关注它们?这其实是一种借力,他们的头脑必有过人之处,而且人家可是投入真金白银的,他们投入越多,就越看好这个公司。这自然值得大家多一份关注。
以众兴菌业为例,九鼎投资占股超过10%,说明它们的看好程度是比较高的,值得大家多一份关注。它上市之后的表现,也是相对较有个性的。

昨日公告一出,多家次新股停牌核查,引起不少恐慌,许多人担心次新股这波行情就此结束了,而我们坚信次新股仍然有肉吃,为啥呢?点击下方链接查看精彩分析。
为啥停牌核查我们还坚定看好次新股板块逻辑
不管行情如何,我们的干货依旧继续,我们仍坚信: 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