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工业时代决绝的哀嚎

(2008-06-09 18:18:01)
标签:

杂谈

后工业时代决绝的哀嚎
文=殷明

2005年我采访过一次郑小琼,那篇我即兴命名为《南方没有暧昧》的长篇文章,流落到网络上后,被活生生地截去了四分之一。这篇文章没有被任何媒体采用。很多诗人读到这个采访后,都用到了一个词:震撼。提及这个小小的往事,只是说,我至今依然震撼。

郑小琼,尽管已经获得了很多沉甸甸的文学奖项,她的声誉仍局限在小小的文学圈,震撼掀起的波澜,远远没有到达普罗大众(请允许我使用这个词)。我并不希冀一个诗人在当下能获得与诗歌成就匹配的瞩目,更何况,对于写出“魏国伟大的航行将把我们带到和谐的海岸/你必须放弃选举、思想,做一个良民,/种地,做工。”这种类似奥威尔小说风格的诗句的郑小琼,被主流认同是不可能的事情。圈内对她的推崇,也只敢放到“打工文学”这个狭隘得莫名其妙的命名里来。

那么,如果继续沿着“震撼”谈郑小琼的诗歌,谈她本人,也只能滑入愤怒而又无妄的民粹主义。而回到“诗艺”层面上来谈诗歌,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简言之,以“乡愁”、“后工业”、“粗砺”三个词语,大体上可以概括,即:怀着浓郁的乡愁,面对残酷的后工业景象,用其粗砺硬朗的语言和意象,来书写这个时代、群体及个人。这半熟不熟的后工业景象,又让人如何回味那半生不生的乡愁?郑小琼的诗歌处于这个胶着状态,我们这个时代处于这个状态。

在郑小琼的诗歌里寻找性别意识,几乎是徒劳的。她并不以这种方式进入内心。尽管我不愿意认同“打工”身份,郑小琼本人也不愿被“打工”所限定,但不得不说,郑小琼在无意识中,获得了某种身份的象征,通过身份的“定位”,又获得了抒情、言志、状景、叙述和思辨的话语权。在不言阶级顶多言阶层的当下,郑小琼“定位”在金字塔的最下面一个阶层。她以这个阶层的体验和认知,进入我们的内心,以及当下的时空。然而,你需要平面地看这个金字塔。因为作为诗人的郑小琼,不会去仰视。平面地看,郑小琼处在“圆环套圆环娱乐城”的最外围。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苦难成了俗世惯常的一部分。书评人小古在评塞拉利昂作家伊斯梅尔·比亚的小说《长路漫漫》时,用了一个短语:黑洞四伏的世界苦难地图,来形容苦难的无处不在。与苦难为伍的,是卑微、疾病、伤残、贫穷、劳累、暴力、欺诈、不公、歧视、压榨、专制等等。与苦难相伴的作家们,包括郑小琼,完成对苦难的记录、控诉与抒情,这与良知、正义之类的字眼又有何干系呢?用李开复的话说就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一颗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心,卑微,但强大,而非自大,正是打动其他人的心的原因。你只需要读读下面的诗句:

更多时候,她站在某个五金厂的窗口
背对着辽阔的祖国,昏暗而浑浊的路灯
用一台机器收藏了她内心的孤独——《剧》

多少沉默的钉子穿越她们从容的肉体
她们年龄里流淌的善良与纯净,隔着利润,欠薪
劳动法,乡愁与一场不明所以的爱情——《钉》

祖国、机器、孤独;钉子、劳动法、乡愁、爱情,这些词语组合起来产生的张力,张力撞击出来的疼痛感,像标签一样贴在这个时代的包装袋上,也许你还读到了荒诞和讥讽。

郑小琼在南方的工厂里写诗,在博客里推销工厂的产品,参加青春诗会而扣除奖金愤而离开工作五年的厂子,担心失业而不出镜。你可以说她作态,但她不会在乎。因为她知道,对自己稍一妥协,就是永恒的背叛。她内心的坚韧和锐利,和她的诗歌保持了一致的硬度和锋度。阅读郑小琼的诗歌,就是阅读一个国度的另一面,就是阅读被集体封闭的大多数人的内心世界。是的,她是后工业时代变异的机器,她的诗歌是后工业时代决绝的哀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