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嘉定汇龙潭公园波影榭夕照亭翠篁阁缀华堂万佛宝塔畅观楼翥云峰 |
分类: 游记 |
孔子像
仰高牌坊
宾兴桥,即青云桥,原名宾兴桥,俗称龙门桥。在孔庙东首,单拱,宋淳佑九年(1249)建,宋咸淳年间重建,明天顺年间重修,明嘉靖年间更名青云桥,清嘉庆八年(1803)重建,跨度17米,宽4米。
不远处牌坊为兴贤牌坊,另有一座育才牌坊,与上面的仰高牌坊加起来共三座牌坊。育才—兴贤—仰高,三重梯级,层层推进。
汇龙潭公园示意图
汇龙潭公园简介
波光云影榭,榭内有联:流水板桥游去群鱼知乐意,茂林修竹飞来小鸟可亲人。(陆仲岚撰,方传鑫书)
波光云影榭2
夕照亭:建于1983年,墙方形“必喜”漏窗,三面福寿镂雕花板、万穿挂落,下设坐槛。亭柱5根,石阶2级。南接曲廊通缀华堂。亭前遍植杜鹃、红枫、亭后为芭蕉院。漏窗两边对联一幅:枫换深红留夕照,蕉分新绿作春阴。横幅:余晖永驻。
翠篁阁,建于黄石山洞之巅,1983年建。阁内柱8根,西、南坡皆有石阶拾级而上。此阁小巧玲珑、秀雅简朴。阁下有一假山洞,入洞避暑凉爽透彻。阁中墙上联:园林无俗韵,山水有清音。(戴泽苍撰,赵冷月书)柱上联:锦幄醉荼蘼行看不足坐看不足,绿云栖翡翠花也相宜人也相宜。(李梦寒撰,张统良书)
缀华堂,建于清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原为吏部尚书廖寿丰府第的内厅,一九八三年迁建园内。堂内联:规制仰前修槐荫蕉丛古色古香添画景,恢张当盛世云蒸霞蔚新风新貌继诗篇。(王元通撰,高式熊书)
万佛宝塔,又名石佛塔。系宋代(公元960——1279年)佛塔,石结构,平面方形,高约4米,共六节。塔座二级,柱身三面各镌刻有佛像,还刻有双龙、花纹等浮雕图案。一面有经文,但因年久字迹已模糊不清。此塔原在嘉定南门塔林内。1980年经整修后迁入汇龙潭公园,供游人观赏。现已被列为上海市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畅观楼,该楼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宏伟典雅,属江南近代建筑中的精品。原为黄渡镇蒋百先的住宅,1980年建造汇龙潭公园,取名畅观楼。楼内联:白叟黄童四季豪情来胜地,青山绿水一时佳景集名园。(黄晓君撰,周慧珺书)其二:登临怀古意千秋华夏大好江山何浩荡,歌唱迎新潮四海风云中兴功业最辉煌。(陆冲岚撰,钱梦龙书)
翥云峰,高达丈余,俊秀雄奇,剔透玲珑,太湖石的瘦、皱、透、漏四特点无一不备。右上角有小篆“翥云峰”三字样,系明代流寓嘉定的宋珏所书。此石堪称园林石峰之上乘,是“丈石凝晖”之美景。
怡安堂,座落于公园北部景区的桔香园内,此堂原在嘉定城孩儿桥西侧人民街60号廖家大院内,原名诒安堂,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1983年移建园内。堂内有联:春赏梅花夏闻橘味秋邀明月冬听修篁风景四时宜悦目畅怀且憩坐,前对名峰后临小岭高登亭阁低有洞天周围环境好吟诗觅句尽推敲。(浦泳民国14年撰,应野平书。浦泳,民国年间任嘉定启良学校校长、嘉定县简易师范学校校长,解放后曾任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副主席。)另一幅对联:片石幻奇峰俯仰云移泮水月,名国添小筑迷离烟锁画栏秋。(朱了然撰,刘小晴1985年书)
碧荷池,
井亭,原在嘉定镇北至娄塘镇间的北横沥西侧,始建于明正德(1506~1521)年间,清咸丰十年(1860年)毁,光绪元年重建,民国37年重修,1977年迁建于碧荷池旁。亭中原有水井,可供路人引用,故称井亭,又名六里亭,茶亭。
茶室
百鸟朝阳打唱台,俗称打唱台,下筑平台。高1.4米,东、西、南均有石阶9级,用曲木拱搭成为“阳马”成螺旋状20行,拱斗上雕有小鸟共440只。额坊刻40幅“三国”故事浮雕。此台原为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钱业会馆戏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8),1976年移建于公园,打唱台不愧是近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佳作。
打唱台屋顶20行旋转“阳马”。
明忠节侯黄先生纪念碑,民国25年(1936)建,碑高7.26米,四边宽3.35米,台基四周设铁栏。此碑是为纪念嘉定抗清民族英雄侯(峒曾)、黄(淳耀)两先生的守城事迹而立。邑人黄虞孙(世祚)撰文,金坛吴契宁书,孙仲渊刻石。
魁星阁,始建于清康熙前期,雍正十二年(1734)重修,内塑魁星神像,取名魁星亭。道光七年(1827)重建,八年立碑,改名魁星阁。1976年在原地按原样重建,立道光年间重修碑石一块:“嘉定学考建魁星阁记”。
嘉乐亭
宾兴桥
状元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