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因为下雨,上班时等了好一会,也没等到空的。坐在办公室里,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道路的迷宫中,想象车辆在迷宫中迷失的景象,继而又漫无边际地想到了拥挤着希望与无奈的旅行——春运。
作为对转型期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春运”这个词略显温和。准确地说它发生在冬季,春的说法不过是来自春节(新春的象征)一词的延伸。说到底,春节在今天所展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习俗,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力量,即传统家庭或者说是大家庭的凝聚力,它让很多只飞远的鸟,一一飞回到团圆的气氛里。
人的遗憾之一是虽然归心似箭,但身上并无飞翔的翅膀。因此,无论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大都会流向车站、空港和码头,当这种流向随着社会化的提速流到一种非常状态时,一向惜墨如金的汉语言诞生了这个词汇:春运。
相信大多数人对春运的认知都不仅仅停在字面,因为只要有一次真正的春运体验,就会保留对这个词义认识的质感。我的这种质感来自2001年春节,说来惭愧,我的这个质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体验。
大概是大年初七初八的日子,我记得冬日暖阳懒洋洋地铺睡在车站广场。当时我决定跟踪拍摄几位南下打工的民工,借以反映民工在春运中的现实处境、所作所想。
摄制组事先已和站方取得了联系,我们上车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确定拍摄的对象,这样就开始在人群中寻找。我的目标是深圳、广州一线,三五个人,已经买好车票确保能上车的。按图索骥倒也不难,一个四人小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的年纪在十七岁到二十二三岁之间,目的地东莞东站,有男有女,文化程度都在初中毕业以上。我还注意到对我们的突然“闯入”,他们既不失热情,又不卑不亢,让我打心里感谢并油生敬佩之情。
按原计划,我们的记录从站台开始。这样,我们就应当和他们同守一节车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却受到了站方的强烈反对。站方并不陈述理由,只是不准许我们上硬座车厢。一番痛苦的交涉之后,车站勉强同意我们拍完上车镜头之后立即撤到餐车。
说实话,就是短短的上车十几分钟,在我的生活体验中足以称得上绝无仅有。我们在人流的裹挟中,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方向,摄像机基本举过头顶,全然不知可能会拍下些什么……直到奋不顾身的乘警与乘务员帮助我们撤到餐车。
命中注定,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拍摄行动。火车一路南下,硬卧车厢也是人满为患,路上我不断和打工者交谈,但我还在惦记着硬座车厢里的本该挤在一起的“同伴”:在那么拥挤的环境中,他们吃了吗,想方便一下也不容易吧?
时间轰鸣而过,窗外春雨潇潇,列车到达东莞东站时已是第二天的暮晚时分。按事先的约定,我们第一时间下了车,去前方和跟踪对象汇合——我们还要一起赶赴他们所在的工厂。
这是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难以忘却的一幕:夜色茫茫的站台,昏黄调子的灯光下,细雨无言,我们逆流而上,人如潮水,哗哗地流过我的视野,润湿了我的视线……我们重新汇合的队伍,就在这种情绪中随波逐流涌向出站口。位于繁华一片的东莞市常平镇的东站出站口,简陋和混乱超出想像,这里就是民工新生活的开始?
我的上述文章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以自己微不足道的体验而言,我希望春运能井然有序,能给人一些人性的温暖。
作为对转型期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春运”这个词略显温和。准确地说它发生在冬季,春的说法不过是来自春节(新春的象征)一词的延伸。说到底,春节在今天所展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习俗,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力量,即传统家庭或者说是大家庭的凝聚力,它让很多只飞远的鸟,一一飞回到团圆的气氛里。
人的遗憾之一是虽然归心似箭,但身上并无飞翔的翅膀。因此,无论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大都会流向车站、空港和码头,当这种流向随着社会化的提速流到一种非常状态时,一向惜墨如金的汉语言诞生了这个词汇:春运。
相信大多数人对春运的认知都不仅仅停在字面,因为只要有一次真正的春运体验,就会保留对这个词义认识的质感。我的这种质感来自2001年春节,说来惭愧,我的这个质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体验。
大概是大年初七初八的日子,我记得冬日暖阳懒洋洋地铺睡在车站广场。当时我决定跟踪拍摄几位南下打工的民工,借以反映民工在春运中的现实处境、所作所想。
摄制组事先已和站方取得了联系,我们上车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要确定拍摄的对象,这样就开始在人群中寻找。我的目标是深圳、广州一线,三五个人,已经买好车票确保能上车的。按图索骥倒也不难,一个四人小组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的年纪在十七岁到二十二三岁之间,目的地东莞东站,有男有女,文化程度都在初中毕业以上。我还注意到对我们的突然“闯入”,他们既不失热情,又不卑不亢,让我打心里感谢并油生敬佩之情。
按原计划,我们的记录从站台开始。这样,我们就应当和他们同守一节车厢——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却受到了站方的强烈反对。站方并不陈述理由,只是不准许我们上硬座车厢。一番痛苦的交涉之后,车站勉强同意我们拍完上车镜头之后立即撤到餐车。
说实话,就是短短的上车十几分钟,在我的生活体验中足以称得上绝无仅有。我们在人流的裹挟中,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方向,摄像机基本举过头顶,全然不知可能会拍下些什么……直到奋不顾身的乘警与乘务员帮助我们撤到餐车。
命中注定,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拍摄行动。火车一路南下,硬卧车厢也是人满为患,路上我不断和打工者交谈,但我还在惦记着硬座车厢里的本该挤在一起的“同伴”:在那么拥挤的环境中,他们吃了吗,想方便一下也不容易吧?
时间轰鸣而过,窗外春雨潇潇,列车到达东莞东站时已是第二天的暮晚时分。按事先的约定,我们第一时间下了车,去前方和跟踪对象汇合——我们还要一起赶赴他们所在的工厂。
这是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难以忘却的一幕:夜色茫茫的站台,昏黄调子的灯光下,细雨无言,我们逆流而上,人如潮水,哗哗地流过我的视野,润湿了我的视线……我们重新汇合的队伍,就在这种情绪中随波逐流涌向出站口。位于繁华一片的东莞市常平镇的东站出站口,简陋和混乱超出想像,这里就是民工新生活的开始?
我的上述文章可能显得杂乱无章,但以自己微不足道的体验而言,我希望春运能井然有序,能给人一些人性的温暖。
前一篇:朋友们我想念你们(仿明星博客体)
后一篇:唐诗吟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