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诤之言 |
记者被殴致死与“反面文章正面做”
龙真/文
《南方都市报》 1月16日刊登了中国贸易报记者在山西大同一煤矿被暴徒殴打致死的报道。几大门户网站转载后,广大网友义愤填膺,言词激烈。对此,其他媒体迅速跟进:“据山西浑源县公安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大同市已组织70警力调查此案,案情正在进一步侦破中。”笔者看到这两则报道后,并没有感到一丁点的欣慰,相反,却感到深深忧虑。
“报喜不报忧”正渐渐成为部分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的一个通病。
南都在刊登《报社记者在大同煤矿被打死 当地否认其记者身份》一文时,对新闻来源特别作了说明:来源于网络。从1月9日到记者发稿的1月16日,一周内这个记者被打死的消息在网上迅猛传播,引起热议,形成一定影响时,远在广州的报纸才率先捅出来。我们不禁要问:本地的媒体和记者呢?“该起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媒体进行报道,令人感到奇怪。据山西某报社的记者称,确实有这么回事,因为还没弄清楚到底他是去采访还是去敲诈矿主,所以就没有报道。”人命关天,山西媒体都只存了怀疑,忘了动笔? 笔者有幸光顾了号称山西第一媒体的某网站“调研并做重要讲话”、“慰问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众”、“服务温暖人心”、“再创历史新高”、“更加开放新山西”等溢美之词占据了显要位置,哦,难怪了,原来弄的很清楚的都是这样的内容。无风险,不得罪人,COPY一下各外宣部门发来的新闻稿,或许这才是当今媒体人的追求?
比“报喜不报忧”更恶劣的是“反面文章正面做”的现象。报喜不报忧,一派太平景象到也没有什么。人们整天面对惨淡生活,但看到国家形势一片大好,也算作个缓解,这也不能算什么坏事。但当某些媒体丧失了媒体本有的监督功能,向某些利益集团一边倒的时候,这种现象就非常值得警惕了。此举稍有不慎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挑战社会价值观,动摇社会根基。
还看上面两则消息。南都继续介绍说:打死记者后的第三天,“大同市发布了《大同市打击假报假刊假记者专项行动通告》”,开始“打假”。矛头直指遭殴打致死者,以平息事态。而媒体报料,无法掩饰时,当地马上就出现了此文第一段中的“大同市已组织70警力调查此案,案情正在进一步侦破中”的盛况。另一方面,山西各方也异口同声的给死者扣上 “敲诈黑煤矿黑钱”的“假记者”的帽子。一时间,舆论上又成了当地警方“英明”、本地媒体“正确”、死者“咎由自取”的表彰会。
随便打开一份报纸,每天总有几条这种“报喜不报忧”甚至“反面文章正面做”的报道。也许,这在人们的生活中,早已经司空见惯。但笔者还是要提醒大家,对于这司空见惯的事件本身,我们给与了关注,但对于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们是否应该发生,该怎样避免它们再次发生,我们是否该深思呢?
正因为人们的司空见惯,所以“报喜不报忧”的媒体恶俗已经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而”反面文章正面做”的做法为什么会在我们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出现,良知未泯的人们尤其是媒体人应该扪心自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