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6年5月12日晚上8点,有三个微信群在语音授课,有两个免费的,一个收费的。到底应该听哪个呢?分别爬了好几次楼。一边陪孩子贴贴纸,一边听手机语音。不知道从何时起,微信群开始能学习了。下班路上,实在懒得看微信,打开某书友会APP,看书的精要,还能听语音,看视频。如果读书像吃饭,那服务你读书的人恨不得都替你嚼好了喂你,只为你能学到知识,并愿意付出少量的学费。不过,这样的语音群太多,见不到老师,如果是在那放录音,又有谁能知道呢?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便捷且价廉,只要你肯学习,教你什么的都有。各种教育平台也是发展迅猛。有时候我以为这是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想学习就看到学习的人。
现实也未必是孕妇效应,身边的人参加各种学习的人很多,有与工作有关的,有各类论坛讲座的,总之都在吸收别人的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成了社群学习的一个概括。在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有愿意讲的,有愿意听的,大家分享一个话题,还挺有趣。
经常参加各种线下活动,组织在线互动直播,5月13日听美好世界CEO罗琴老师讲了《电影这门生意》,把电影的营销讲得相当透彻。有人问到剧组的人员如何激发积极性,她说剧组的人工作热情是无人能比的,大家都是一群有梦想的人。其实,多么好的管理方式,都比不上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像《清教徒的礼物》讲到的清教精神,无论做什么事业,都是相信能做好并为之投入才能实现一定效果,在这过程中,信念起到的作用很大。信念的坚定,是群组的激励,或者是原则和某个信条。
上周一个人看了电影《不二情书》,由于刷手机走了神,不知道男女主角什么时候开始通信的,在手机横行的时代,看人通信仿佛是一种返古,我现在都觉得,为了给朋友邮寄信,应该发邮政快递,普通平信真的不敢邮寄。翻遍通讯录,也不知道该给谁写封信,写点啥呢?对了,高二同学要在杭州聚会了,这帮许仙、白娘子、法海之类的,需要咒语镇压,我写点咒语让同学带去宣读吧,估计效果会相当的好。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回首20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卷子和课本之上,总以为按住脑袋灌进去,就不会溢出来。但是知识这东西也容易掺水,灌得多了也侧漏。所以现在想想,你砸破脑袋记住的东西,现在是不是都忘记了,偶然为之学习的知识,反而都记住了。
现在陪孩子玩,发现会背的诗还是锄禾日当午,充其量背到日照香炉生紫烟,接一点点仙气。现在跟很多朋友交流,包括听大一孩子们介绍自己,都是满满的收获。闷头学习,不如群体交流,单向的学习走向多元,多向互动,方能取得真经。
公众号:jishuishufang
季水书房
按左侧二维码关注吧,
一不小心,
就有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