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总之离开一个岗位或者单位都会涉及到交接。回首毕业十多年来,换工作也有三四次,每次都尽可能把交接工作做到位,让后续工作不留尾巴,有始有终,心里才踏实吧!
今天在微博上读到了乐嘉对于自己蛋蛋受伤写的稿子,一个男人受此重创,医院诊断书在网上被疯转,好友送了“一柱擎天”竹子和《史记》,看着乐嘉的文字,内心泛起的都是凄凉,名人生活都那么艰辛,普通人怎么办?录制节目把人伤成那样,还会被调侃,或许乐嘉觉得,自己缺席录制,会影响到摄制组的进度,影响大家的工作,于是他坚持再坚持,直到受了伤。
主动离职需要很大的勇气,把自己前一阶段的艰苦努力取得的成果大胆的抛弃,被动离职则更需要很大的勇气,来适应被离职的失落感。无论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工作交接是必要的。
刚毕业时在图书公司工作,从准备离职就开始做交接工作的准备。当时负责的工作比较杂乱,单位安装的电话,买的电脑,都是登记的自己的身份证,在离职前,统统转移到单位账户上,这样就避免了像以个人名义给公司贷款好几千万,身陷囹圄的状况,同时也给单位的工作带来便利,不会因为换个电话还要联系我去办理的情况。外地租了一间房子放书,钥匙交回给老板,还有各种合同,信件,一并交回。离开并不是决裂,让后续者能够正常工作,基本是交接工作的初衷。
五年前离职的时候,是在一个单位工作了五年。直到自己走的那一刻,都没适应离开的情况。走出一个熟悉的领域,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开辟新的世界。工作交接了整整半个月,把五年的文档都分门别类的整理出来,各种工作规范,工作总结都留在我的电脑里,并且把密码告知了相关的同事。本以为这样的交接工作做得自己极其满意,后来回去原单位一趟,才发现那台电脑系统瘫痪了,文件统统不见,更没有人去主动修复。所有交接都成为白纸,后续者不知道是谁,干脆就在白纸上起步,此时发现,绞尽脑汁给人的交接,枉费心思罢了。后续者从白纸干起,不会受到原来我的文件的影响,也许是个好事情,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三年前换过一次岗位,工作交接要比前几年复杂,比如用自己个人信箱注册的公共账号,离职时候需要转移授权,换验证手机,组建的qq群要转移给合适的群主,然后再退群。工作的交接竟然提升到了技术的层面。诸如撰写好的编辑规范,没做好的工作有哪些,联系人是谁?涉及编辑后台的账户和密码。以上种种,统统编辑成文档,列上表格,谁接手谁签字,落实到纸面上。按照字面的文字,知道谁拿了自己的钥匙,也知道谁领走了密码,好聚好散,把自己屁股努力擦干净。
最近的这次离职,是把年终总结写好才走的,一些工作群没有退,有些未完结的事情还要继续做好。有时候想,自己离职是及其不负责任,把工作干一半就扔在那。但是回头看看,后续者干得或许比我更好,流动的人对原单位未必是损失。
人人喜欢相聚,而悲于离开。离职多次,哭过好多回,这便是生活。马哲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看看职场,一成不变的人几乎没有,升职也是离职,调动也是离职,纵然是国家机关,前几年认识的朋友们,如今也是各个处室的流动。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相聚;交接好,偶然留个尾巴,还能借此与旧友聚聚,也是个乐事吧!
李艳波
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