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美的时光》回忆我那美丽的闺蜜们(上)

标签:
情感闺蜜桐华365 |
分类: 品图书影视 |
最近读了桐华的《最美的时光》。三十多岁的女人还在读小言,是不是老黄瓜在刷绿漆?
也许,情感太过晚熟,到了这个年纪,才来补补课,在小孩不在家的空闲,回顾下最美的时光。
30多岁,跟书中的男二陆励成的年纪差不多,该是怀旧的时候了。28岁的女主,也不算年轻了,她居然暗恋了11年,应该说是暗恋中的战斗机。
最美的时光,当是莽撞突兀的年龄,做着自己都无法相信的事情。在时光流转中,男人都是那篮球场的一瞬,抬头凝眉时的一个笑脸,之后凝固,记忆,再到淡忘。关于感情,提到的或许都是伤痛,而闺蜜,是最美的时光里最美的事物,像苏蔓和麻辣烫,经过那么多情感波折,她们俩依然是最好的朋友,为了闺蜜,情愿放弃自己十一年的暗恋,这才是最美的时光里最美的人。
提到闺蜜,这些年不只有一个。我有时候不敢写,生怕哪个闺蜜看到说,我把你当闺蜜,你都没写我。现在发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真的闺蜜没啥计较的,你写或不写,她都在那里,你说或不说,她都原谅你,因为她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不需要任何的解释。所有的解释都是掩饰,所有的掩饰都是借口,所有的借口都意味着隔阂,有隔阂还叫神马闺蜜?
根据年龄段来梳理我的闺蜜们吧。小英子是我第一个闺蜜,她跟我同岁,一个村的,在学前班就一起玩。刚上学的时候,她每天早早来喊我上学,我总是卡着点细嚼慢咽的吃饭,她说去晚了会学习不好,我怎么也没她早。不过她还是一直等我,跟我弹玻璃球,一起跳皮筋。小学时候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同学的转学,而小英子却转学了。在得知她转学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什么叫分别,什么叫珍惜。她父母为了生个弟弟,搬家到县城,没空照顾她,就让她去姑姑家借住读书。
当时她攒了好多零钱,给我和张伟买礼物,我们三个当时关系相当好。她转学之后,我跟张伟同桌,她学习好,写字漂亮,哥哥还是大学生。听村里人说,张家是从山东过来的,山东根脑袋好使。跟张伟一起学习,我感觉自己都进步很多。
跟张伟同桌好几年,在六年级的时候,一起遭遇了一场灾难。班级里生炉子,老师拿着炉钩子打炉筒子,结果,滚烫的炉筒子倒了,砸在我和张伟的中间。我的一个衣服袖子彻底烧没了,张伟头发上的粉红色绫子花都烧焦了。我们不知道逃跑,不知道躲避,幸运的是我俩都没有毁容。
让我们三个分开的是中考,三个人走了三条不同的路。小英子中考没考上重点高中和中专,家里不支持她上普通高中,她初中毕业之后就去打工了。张伟考上了中师,毕业后当了幼儿园老师。我考上了重点高中,然后上了大学。
在高中还见过张伟,可再也没见到小英子。等到再见到小英子,已经是在北京。我1999年上的大学,小英子是1998年来的北京。她跟着老板打工,卖旅游产品,拍快照。是我爸爸告诉她亲戚我的宿舍电话,我俩才找到的。2000年春天,她来大学宿舍看我,还给我带来一个菠萝,那是我第一次吃菠萝,以前没见过,感觉真是美味。比菠萝更美味的,是我在异地他乡居然见到了小英子。
后来,我去她工作的地方看望过她,在十三陵景区,人流如织,她给人拍快相,压膜,手脚麻利。一天能赚不少钱,我去找她,住在她租住的房子里,她还给我拍了快照。十三陵距离市区很远,坐着月票车,我跟她挥手告别,苍凉空旷,树木成行,说不出来的感觉。
再后来,我联系不到她了,她换了旅游景点,彼此没有手机。我经常梦见她来找我,梦到她爸爸在县城里卖馒头,梦到我去她家吃饭。总之,就那样失散了,不知道从何找起。
又过了几年,大家都有了手机,她再跟我联系的时候,已经买了房子。再后来,我俩一年生了宝宝。
今年,我们又联系到了张伟。20多年过去了,三个人终于联系上了。
初中的闺蜜也有两个,女孩可能喜欢三个人一起玩,玩着玩着大家都是好朋友。初一的同桌是我家亲戚,我很喜欢掐她的脖子。她妈妈是老师,一到考试,总会提前知道我们的分数。同桌就偷偷告诉我考了多少分,其他人考了多少分。她的每次小消息,我都心惊胆战。一共七八门课,前三名的成绩总分都差不过十分,大家都是你追我赶的胶着状态。我俩上课其实不老实,经常互相掐着玩。或者偷偷迷糊一会,有时候我为了让她精神,就掐她的脖子,直到今天,见到我她还缩脖子,真不知道我咋那么暴力。
中考过后,我俩不在一届。我上大学那年,同桌还在高三。一次给我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在信中她描述了一件恐怖的事情。眼看着同学心脏病发作而猝死,死亡给她带来强烈的震撼。隔着信纸,我都能感觉到她的恐惧。她跟我分享的时候,我也感同身受。青春,眼前都是阳光,而死亡,却不合时宜的出现,同学的离去,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
另外的闺蜜是同桌小学的同桌,后来我高中的同桌,也是亲戚套着亲戚。这个世界的圈子小到不能再小。其实我跟莹在学前班就认识,只不过她不认识我,我认识她。我在姥姥家村小学借读过一个月的学前班,但是莹也是那个班的。她长得相当漂亮,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穿着白色的衣服。那是我儿童时候认为最漂亮的女孩,后来竟成为好友,可见颜值高的重要性。
跟莹的相处时间相当长,从初中同学到高中一直还是同学。高中我们一起去厕所,一起开卧谈会,聊天到凌晨2点。我经常发烧,她带我去诊所,把厚被子给我盖上,厚衣服给我穿上,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她经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我。在那个冰冷封闭的高中,我俩相依为命。
她文笔好,读书多。初中时候读《蜀相》,我都觉得她能当个相当好的语文老师。她关注我的生活,关心我的健康,甚至认为我应该跟谁恋爱或者不跟谁恋爱,是不是生孩子,都是她关心的范畴。我会跟她沟通,或者是吵架,反正也不用道歉,有个发泄出口也是好的。
长大了,我们也分开了。高中她是文科,我是理科。大学毕业后她去了西藏,我留在北京。一年都未必见过一次,见一次,卧谈一次,像回到童年重来一次。直到大家都有了孩子,困得要死,再也聊不动天。她在想我的时候,我会主动打个电话。她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懒的要死。跟她老公分隔两地的时候,一天打好几个,见色忘友的家伙,懒得骂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