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梁思成、林徽因是现代人
(2010-10-27 16:29:05)
标签:
人民英雄纪念碑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文化 |
分类: 品图书影视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提到梁思成与林徽因,大家耳熟能详的都是爱情故事,以及一些传奇的掌故,而对他们对于中国社会的卓越贡献,他们在贫困生活中苦苦追求学术的事情却很少有人问津。
近日在网上看了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客观冷静的笔触,穿插旧日温馨的照片,再配上林徽因那美妙的诗词,看整个片子宛如回到那个年代,与这两位建筑大师一起抚今追昔。
最令人感动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李庄逃难度日,严重的肺结核已经将这个旷世才女折磨得卧床兴叹,建筑大师梁思成则成了保姆、修理工,钟爱的建筑研究事业在贫困交加中艰难进行,《中国建筑史》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写成,奠定了中国建筑学的基础。梁思成参与修订的文物目录,几乎就是现在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则参加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
国破家亡的时刻,即使是梁思成、林徽因这等的才子专家,也只能是延口残喘,假如两位生在当下,正值学成从国外归来,那将是何等景象呢?
一种可能是青年才俊,名人之后,名牌大学毕业,精通外语。应该说是创业有技术,求职有岗位,过着人人羡慕的滋润生活。搞学术研究可以满世界查资料,找素材,到各地拍照有数码相机,交通四通八达,T开头火车的都嫌慢,一律坐飞机去。学术成果卓著,国内国外讲学、发论文、出书,赶场,赚钱颇丰。擅长写诗的林徽因可能出版不了那么多作品了,因为现代人能读懂诗的不多,估计她得改画漫画或者写情感小说,没准是个畅销书作家。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这样的优秀人才过多,在求职中都找不到合适工作,眼高手低,写诗没人看,搞基础研究没人重视,没有从国外带回来大的建筑项目,以至于很多地方都不待见,变成了两个待业的高学历海龟。
当然,假想归假想,他们是成不了现代人了,国破家亡,大家都有忧患意识,繁荣盛世,大家都安享太平。如果太平日子加上忧患意识,国家重视真正的人才,人们也愿意为国争光,那与国与民都是幸事啊!(季水 2010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