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争论不会有答案,只是这样的争论从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推进这两大运动,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动力。
一边是篮球记者狂吹着篮球压倒足球,另一边是足球记者犹如一个没落的贵族,竭力捍卫着足球在中国第一运动的地位。新一轮的“足篮”第一运动之争,在YY德比之后卷土重来,大有不把对方比下去不收场的架势。
什么是“第一运动”?是按进场观看的球迷人数来比较?是按职业球员的人数来比较?是按参与各自运动的人数来比较?是按各自运动在电视上的受关注程度?是按……这么多个问号,每个人选择性的回答也许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所以再多的争论都只不过是媒体们自我炒作的噱头,根本不值得大伙去挖根究底,非要搞个你死我活。
但是,在否定争论结果的同时,笔者不得不肯定争论过程的正面意义。在“眼球经济”唱主角的21世纪,足球和篮球能够被放到台面上讨论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也许本身就说明了这两项运动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至少他们是被关注的,他们不是墙角里不起眼的小草,而是两盆放在别墅里的大盆景。所以,无论谁是第一运动,对于从事和这两项运动有所联系的人来说,他们依然是幸运的,他们的平均收入比别的运动员高出不少就已经直接说明了问题。
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争论不会有答案,只是这样的争论从某种程度上应该成为推进这两大运动,在中国继续发展的动力。作为中国职业化最早的两大球,足球和篮球之间在市场上的正面竞争由于赛季的错开,其实并不明显,所以在过往的十年,两大球相互之间更多呈现的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这两年的争论,虽然不会有结果,但却可以增强两大球各自的危机意识。当足球的市场和潜在市场开始遭受到篮球的威胁时,当姚明和易建联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开来的时候,曾经足球的一方独霸的地位的确早已经是过往云烟,所以足球应该要具备危机意识,无论是球员还是足协,球迷还是媒体,都应该去尽力维护好剩下的足球疆土。同样,篮球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足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永远不会被削弱,所以足球在中国永远不会被篮球比下去,这一点看看世界杯或者欧锦赛时,酒吧里的盛况就知道了。此外,足球在中国走过的弯路,篮球是否能避免,也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总之,“足篮”之争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可以让球迷拥有更多的选择,拥有更丰富的体育大餐。而对于两大运动的管理者来说,这样的争论可以不必当真,但请不要忽视它,毕竟你们之间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鉴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