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ootball.china.com/zh_cn/shenhua_china/news/11028562/20050613/images/12397183_2005061314431740937900.jpg
孙葆洁遭到亚足联的禁赛!对于刚刚签订了中超冠名商的中国足球而言,这样的新闻显然是当头泼了一捧冷水。长期以来被塑造成为国内第一哨的孙葆洁却因为执法very poor而被禁止执法洲际比赛,这确实值得思考。
回顾历史,中国足球的水平不行,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但中国裁判却一直以来在亚洲和国际上颇受好评,特别是02年世界杯陆俊作为其中的代表执法了世界杯,中国足球似乎看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然而,联赛为本这样的基本规律显然是谁都不能违背的。球员如此,教练如此,裁判亦如此。中国足球多年以来联赛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退步的迹象,竞技性对抗程度不高,球员在场上以走为主,裁判自然也是轻松自在,随便吹几下,如果是一场普通的比赛,也就马马虎虎过去了,试想,这样怎么能提高我们裁判的水平呢?其次,中国足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假球和黑哨就开始傍上了我们的联赛。先说黑哨,说白了就是裁判拿钱吹偏哨,直把出钱多的球队吹赢了为止,在这种环境下一来吹黑哨的裁判不在是足球裁判而是拳击裁判,直接可以判定谁输谁赢。二来,即使某裁判不吹黑哨,由于环境的作用,主场的球迷们也往往会因为一个不利于主队的判罚而喊出黑哨,试想,在这种气氛下,我们裁判的业务水平还能提高吗?再说假球,一场双发在赛前就已经协定好结果的比赛中,裁判往往会成为他们暗中交易的“眼中钉”,于是不是把你收买了吹一场默契哨,就是让你难堪下不了台,我们的裁判又怎能在这种环境下来从足球规则的角度来吹罚比赛呢?同时由于假球黑哨的作用,在联赛的关键场次,足协往往会为了求自身安宁而让外籍裁判来执法比赛,虽然最终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却也同时让我们自己的裁判失去了在自己联赛中不少的锻炼机会,业务水平和抗压能力自然无从提高。
中国足球千疮百孔,裁判在国际比赛中出事其实是迟早的事,因此也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联赛为本的思路才是最终的出路,只有我们的联赛水平和联赛环境提高和改善了,我们的裁判才会重新赢得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的信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