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车展,写一小点东西
(2013-04-27 11:12:20)
标签:
汽车 |
分类: 汽车 |
今年第一次以非看戏的身份参与了车展,有了稍微不一样的视角。
车展,这种不经济的怪胎,产生于物流和信息流极不通畅的时代,却发展和成就于物流和信息流极其发达的今天。是歧途下的惯性,还是环境变迁带来的新生?一直以来,我坚持认为是前者。
来自纸媒的老师们质疑:老总们赶场般的去参加网络访谈,有意义么?其实该质疑的还可以更广泛。花那么多钱去建房子拆房子,有意义吗?
连春节的氛围都会变淡,车展会一直兴隆下去吗?汽车人或许需要这样的party做一场宣泄,但这种落后而不经济的形式,注定是难以长久的,世道变了,与世道相匹配的主流也一定会变。正如纸媒的衰落一样,不是一天两天,但大势不可逆
说完车展,说说车。
总体感觉,车企开始回归产品。无论是曾经的踌躇满志,还是彷徨困惑,大家都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产品上。以品牌为荣也好,以品牌为苦也好,最终企业能控制的还是自己的产品。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好过畅想,和抱怨。
汽车到底是怎样一个产品?真的是如哈姆雷特般难以把握,还是我们自己想的太多?但乘用车确实是这世界上所有在售商品中,属性最为复杂的。无论是购买决策,还是使用场景,还是残值处理都具备高复杂度,很多时候是车在消费人,而非人在消费车,汽车这种独立生命特征,决定了是在创造,而非制造。
汽车厂商的使命是取创造一种钢铁生命。从这点来说,没有对汽车的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汽车企业。这可能是少有的不把用户放在中心的行业,首先是对汽车的爱,其次才是对汽车用户的爱,而链接用户和厂商的,应该是共同的爱,以汽车为中心的连接。
有爱的企业,终究会比把车当成生意的企业,过得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看好那些专注而专业的品牌。
很多经历过生死的企业,可能在这点上想得更明白。而很多一直风光的企业,可能还在歧途上。
前一篇:做生命的解密者:何为快乐?
后一篇:互联网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