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威品牌面临再造-车展忧思录(三)

(2008-04-23 21:19:31)
标签:

汽车

自主品牌

荣威

名爵

车展

分类: 汽车

荣威的品牌困境,不在荣威自身,而在于上汽的自主品牌体系。

荣威,名爵,双龙,这些个上汽的自主国际品牌,其生存的体系是如何,对于上汽而言是一个问题,反应到具体的品牌上,双龙,名爵都有自己的位置,相反,只有荣威,这个上汽的亲生儿子,反而出现了问题。

罗孚失手催生荣威品牌

如果没有福特插一杠,上汽获得了罗孚的技术,并获得了罗孚的品牌,那么,荣威品牌将很有可能不会诞生。

上汽在没有完整规划的情况下,推出了荣威品牌以取代罗孚,因而顺理成章,荣威品牌的类罗孚化定位变得自然,甚至名称的发音和符号都和罗孚类似。

但是和直接取得罗孚品牌不同,一个新品牌的推出,虽然定位明晰,但是必须有一个定位传播的过程,英伦,典雅,尊贵的概念在上汽强大的传播攻势中,被赋予了荣威品牌。

从代替罗孚的角度来看,荣威的品牌很成功,但是这一行动,放在整个上汽的自主品牌体系里面,就是有问题的。

上汽花巨资打造的荣威品牌定位,其实并不应该成为上汽主力自主品牌的定位,这意味着,要么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上汽自主品牌走向主流化的时候,必须另起炉灶,再打造一个品牌,或者面临的就是荣威品牌的再造的压力。

为什么有这个担忧--荣威品牌不是上汽自主品牌的主力?以上汽的定位和追求而言,绝对不是小富即安的主。上汽的自主品牌绝对不应该定位在英系这个狭窄的细分市场,否则上汽的自主品牌,很难像奇瑞一样去争夺主流市场。即使荣威最后做得比罗孚还成功,依然是一个小众品牌。

并购南汽再遇困境

让荣威品牌进一步走向难堪的是对南汽名爵的并购。如果说荣威品牌定位英伦的第一个目标只是想更多的抢占小众市场,那么名爵品牌的纳入旗下,这个目标已经不存在了。英系车领域的两大品牌尽收旗下,这个市场已经跑不出去了,而名爵的定位和产品线已经足于支持英伦概念,那么荣威的位置在哪?

诚然,市场细分越小,越容易在细分市场取得更好的位势,但是如果无穷细分下去,会带来市场容量过小的问题。很多人都在羡慕通用汽车的多品牌战略,但实际上过多的品牌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多党制未必比两党制好,可以看到很多多党制国家最后都是几党联盟联合执政,为什么?因为太过细分的定位会带来用户记忆的模糊,提升用户记忆的成本。回到汽车,品牌自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企业三个主要品牌足够了,可以有一些细分品牌作为补充,但是这些细分品牌永远只是补充,不可能都能发展成主流品牌。

上汽如果要以多品牌的策略来运营这两个品牌,会面临很大的困境。要清晰的界定并传播这二者品牌的差异,并让受众清晰的记忆这两大品牌的差异,太难了,成本无疑会非常高。产品差异很小的情况下,通过传播构建差异认知的难度将非常大。所以当上汽并购南汽之后,媒体界风传的名爵主外,荣威主内的言论是很自然的思考,既然产品难以有效区隔,那么从市场上区隔也是一种省事的手段。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另外一种解决的办法就是一主一次,荣威主打英伦车概念,弱化名爵的英系概念,这样做实际行不通,因为名爵的支撑要素实际比荣威更多,这样意味着先拆了一座高楼,然后在这个地基上,花钱再盖一个完全一样的楼。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名爵取代荣威主打英系概念,荣威慢慢的淡出英系色彩。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对于合作主导方而言,这样的局面能否在心理上能接受,又是一个问题。

从车展看荣威的选择

荣威550,车展重头的自主品牌汽车之一。这款无论从外观和内饰都和英伦关系不大的车,仍然被冠于荣威品牌,传递了一个信号:荣威品牌,将不再以英伦概念为诉求。

意味着从现在起,荣威品牌下有两款截然不同风格的车,一款造型经典,一款异常现代,因此在当前这个时代,抛出了一个品牌话题:荣威是什么?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荣威品牌必然会和英伦概念越拉越远,从产品层面,荣威750的升级产品,造型必然会有更大的突破,变得更主流和更现代。但是,如果荣威750产品的升级还遥遥无期,那么受众就依然会处在这种困惑的煎熬之中。

既然荣威有魄力,舍弃精心打造的英伦品牌,就应该更有魄力,荣威550上市之后,停产荣威750,将英系车用户全部导入名爵7,以缩短消费者困惑的时间,让荣威品牌,操控也好,数字科技也好的定位更纯粹,由于名爵也是自家人,并不存在市场份额的损失。

如果荣威依然坚持自己的英伦定位,那么这个品牌将变成一个精心打造的鸡肋;现在放弃,虽然可惜,但是为荣威在中国市场取得主流化地位,打开了局面。相信以上汽的能力,完全能将荣威打造成一个能和国际品牌抗衡的自主品牌。

下一篇:面临计划生育的奇瑞-车展忧思录(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