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互联网 |
重新定位及行动
如果google进入中国的战略是既定的,那么对于google而言,中国市场适合的策略是什么呢?
随着google的本地化,遥远北美的神话已经变得不可用了,消费者更多的希望是看到在中国区域上发生的与总部一脉相承的神话。可能会在短期损失市场收入,但是却保持对竞争对手的心理竞争压力,随着神话构建和稳固,再在中国开展商业行动,从上而下打压。
Google的直接进入,跳过了认知构建的本土化过程,企望直接利用全球神话来影响中国用户,其实蕴含了一个错误假设,要知道从认知上来讲,全球神话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会随着本土化而影响力衰减的,再持续的维续美国的神话已经变得苍白,这个时候,需要新的本土神话进行补充。
神话的构建,其实是需要多方面素材的支持的,比如说
1.
a)
b)
2.
3.
a)
b)
4.
a)
所有这些行动,都试图去构建这样一种神话:google并不和baidu竞争,她只是在集成人类当代智慧的总和,去实现一种终极价值。
这样的定位,并不会让google失去自己的用户;相反,会有强大的向心力,吸引更多的人成为google的用户。
攻心,远比攻城重要。
一点说明:
互联网领域和消费品领域是有不同的,在互联网领域,可以看到本土企业的节节胜利,而在消费品领域,似乎国外品牌有一统天下的趋势。
这种差异的根源,并不是行业的差异,而是面向人群的差异,因为中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异构化的市场。缺乏统一宗教信仰,教育水平地域差距大,城乡差距大,经济水平差异大,这些差异直接导致了消费者认知模式的差异。但是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相对而言,其同质化程度较高,因此,这个领域的竞争,其实是有章可循,而浸淫其中的中国企业,对竞争更有办法和自信。
对于消费品而言,中国企业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把握程度其实是弱于国外企业的,因为在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企业还处在生产时代;随着中国企业的成熟,相信也会诞生本土的强势品牌,如果没有被国外企业并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