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黑暗的地狱之门 !!

(2008-03-15 20:58:45)
标签:

杂谈

                抑郁,黑暗的地狱之门!!

 

                      紫 衣

 

   她,我称之“婉姐”的一个女人,正如她的名字,温婉贤淑,淡然若定,有不错的家庭,安稳的生活,却因为抑郁症,十天前,以卧轨的惨烈方式,结束了自己不惑之年的生命。

  昨日,因颈病,去附院做螺旋CT,得遇婉姐丈夫。平日神彩奕奕的医科教授,却目光黯淡,面容憔悴。寒喧后,自然要问到婉姐。对方的话让我惊悚:“你婉姐,她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十天前......”惊慑!却不知何以表达心底的痛惜,亦无言安慰眼前这位痛失爱妻的男人。道别后,怔立在人群熙攘的门诊大厅里,心里,是一种空荡荡的虚无,又恍然有坠落的沉重。似无意识地拿出手机,拔的却是小妹家里的电话。即刻,母亲温和的声音传了过来,未及避人,电话里与母亲磨叽扭捏,只说想爸妈了,连声要求父母尽早返湘。母亲半嗔着:“长途很贵的呵!怎么象没长大的小孩子,还撒娇呢!”听着母亲的数落,心里却很受用。母亲未及收线,我又说:“婉姐死了,她老公刚告诉我.....”电话里,母亲的惊叹与父亲的追问很清晰。心里复又沉重起来,默然地,我挂了机。

  初闻她患抑郁,是在我生儿子的那个转凉的深秋。当时,还未及细细品味做母亲的感受,忧郁就代替了喜悦。尽管产前我翻阅了大量的育儿读物,然而,初为人母,面对小小的,嗷嗷待哺的儿子,仍旧方寸大乱,手足无措。母亲工作忙碌,只有晚间能抽出时间加以指点照顾。好在白天有喜得了重孙子的奶奶和外婆,俩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却不嫌烦,每天乐癫癫跑来给儿子洗两次澡,将重孙子侍弄得清清爽爽。“小东西”似乎特别“照顾”我,有太祖母在旁陪着,既不哭又不闹。俩老太太一走,不是饿了,就是尿了。我手忙脚乱,仍难以招架。加之母乳不足,儿子宁愿哭得声嘶力竭,也拒绝牛奶。看着哭得涕泪横流的儿子,我沮丧、委屈、无助,与儿子哭作一团。外婆奶奶用老辈子的育儿的经验宽慰我,多喝些汤,奶水自然就下来了。孩子愁生不愁长,满月就好了。老太太不懂有产后抑郁一说,更不知晓我心底里的郁郁寡欢。

  时年,婉姐与丈夫同在这家医院工作。她是护士,丈夫则是胸腹外科的“第一把刀”。婉姐夫妇与父母早是熟捻的朋友,其夫与祖母又是同乡,自然对我关照有加。工作之暇,时不时转到产科来看我们母子。因为职业敏感和经验,她发现我情绪忧郁后,有意识地在交谈中缓解我的焦虑,摆脱委屈和失落的消极...我复又找回由沮丧而失却的自信。母亲因此感叹“可怜的好人呐!她得抑郁症好几年了。好在这些年控制住了!”从那时,婉姐与我成了朋友。后来,才辗转得知,婉姐的女儿出生时,因产后大出血,她不得已行了子宫摘除术,抑郁症即由那时而起。

  然而,人前的她,总是那般温柔,总是眼含笑意,与人相处也总是不愠不怒,没有脾气,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我的印象里,怎么也不能将她与抑郁患者联系起来。不管从哪个角度论,她生活安定,夫妻也恩爱,女儿聪明可人。夫妇俩的事业也顺利,丈夫已经在胸腹外科有所建树,在圈子称得上专家,并得到破格晋升。她,却偏偏抑郁了。但凡熟知她的,总为她叹息。

  数年后,她随已获得正高职称的丈夫调至这家高校附属医院工作,女儿大学毕业后顺利考研。朋友间时有联络,每提到她,都说她当无忧了,丈夫事业有成,女儿聪颖出色。然而,却闻知其抑郁时有复发。医院为照顾她,只安排她半天工作。其夫仍然埋头于教学问诊和专业,亦未疏于对她的医治照顾。前年暑期,我与小妹去看过她,进门,迎我的不再是那张熟悉的笑脸,旧日的温婉被几许漠然代替。婉姐丈夫嘱我们姐妹不要提及她的病情。抑郁使她忧虑且多疑,一件小事情也可令原本平和的她患得患失,或焦燥不安,甚而是悲观厌世。交谈时,她时而怔怔地,直视着某一处。原本似会说话的眼睛,闪现的只有某种茫然。言辞间更没了往日的从容与淡定。怎么会成了这种样子?震惊中,只能在心里惋惜:曾经那样娴静的女人,太不可思议!

    由附院至家,依然走不出婉姐死讯的阴影。四十多岁,理当是女人最享受生活的时光。怎能想到,她却用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它是一点一点积累的。”精神病学专家如是阐述抑郁症。也许,婉姐太追求完美了。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曾经的婉姐,总是做得那么好。还是,因为那个手术,让婉姐的生命发生了根本的转折?也许,长达十多年的病程,婉姐为达到自己界定的完美,时时在刻意,或是刻意地伪装了幸福,以掩饰心里的痛苦,以自己“最好”的一面示人。一次,一天,也许能够坚持,能够承受,而日子,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这种长久的掩饰、伪装,也许就导致了抑郁。她一定是想逃僻这种缓慢的、长久的情绪折磨。这种折磨,已超过了她的承受极限,她想由此解脱。直至,她终因承受不起而崩溃。也许,婉姐认为自杀,是最好的逃僻与解脱。蓦地,想起一首出自抑郁症者的短诗,却忘了出处,依稀只记得片断 ---

我是一只虫子而不是一个人,

我斥责和厌恶人群,

我象水一样倾泻出来,

所有的骨骼都失去了关节,                 

我的心象蜡一样融化在我的肝肠之间。    

......

我的力量干枯了......

我被带入了死亡的尘埃之中......

......

    人间地狱在哪里?也许,就在抑郁症者的心里吧。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也许,正常的人们,永远不得而知。而现实中,人与社会永远无法隔离,每个人都会遭遇忿然不平或者悲凉凄苦的心绪。

    但愿,所有正在抑郁着的,或曾经抑郁的,都能够走出抑郁,远离这扇黑暗的地狱之门! 

    也反思自己,自己一惯追求完美,是否会有抑郁倾向呢?于这种自危中,感觉到几分怵怵的不安。再过滤自己种种,也被悲观或低落所困,也时常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和愚笨,也因失落与沮丧而被灰暗包围;也将一切的糟糕与失败,归咎于自己;也曾全盘否定自己后闪出就此放手,一了百了的念头....也许,是因为不健康的自恋心理,阻碍了我将那些念头付诸行动。再则是面对错误或失败,常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为自己找到足够的理由原谅自己的过失。我当感激父母所予,感激那个成长的年代,让我保持一种乐观的思维的角度,习惯用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考虑问题。凡事先朝好里想,坚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辟如同样的半杯红酒,感知角度使内心体验相去甚远。我会为自己庆幸而傻乐--哈哈,还有半杯呢!够咱喝的了,也许人家早喝干了呢。而换种角度思维,同样是这半杯红酒,却有濒临困境的感觉---哎呀,怎么只剩半杯了!明天喝什么呵?这种类似于阿Q式心态,让我少了许多烦恼,也减轻了很多精神上的重负。如同奶奶说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嫌够了。”若以哲学的观点分析,事物永远存在着相对的两个方面。这是一种不乏上进要求的自满,使人往往就不再去付出能力之极限。相对而言,满足成就了平凡,而成大事者无一甘于现状。再以另种角度论,因为甘于平凡,所以我又免却了为达到目标必须承受的极度负荷。正如完美,那我是心之想往的,那是我所渴望的。然而,如果一昧苛求自己去得到它,“完美”所至的,也许就只会是“心伤”。这样理解,抑郁或不抑郁,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认知的角度问题。

    所幸,我没有抑郁。

    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似乎真有点儿哲人的味道了。

   

            http://images.china.cn/site1000/20070416/000bcdb95559078d239b04.jpg!!" TITLE="抑郁,黑暗的地狱之门 !!" />

 

 

 资料摘录 ---

                  忧郁症,不能忽略的疾病

 

※抑郁症是心理失调的常见病。对忧郁症的治疗,有药物治疗,也有心理治疗。而治疗抑郁症最有效的不是药物,而是心理,心理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忧郁症如此普遍,但是,却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了忧郁症。而在那些知道自己患病的人当中,却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接受适当的治疗。


    ※有些患者没有觉察到自己的忧郁症状,也不知需要接受治疗。许多人把这些遭遇到的困扰,看成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份,特别是当显著的情绪症状是以激动、易怒、焦虑、失去兴趣表现,而非忧郁心情的时候。
   

    ※有时并非所有的忧郁症症状或征候都存在,也或者,它们各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举例来说,你最显著的症状如果是失眠,你可能就因而忽略了其它的征候。

 
    ※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后者起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如长期紧张、用脑过度等,情感以焦虑、脆弱为主,主要临床相是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心情紧张、烦恼和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自知力良好,症状被动性大,求治心切。而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伴思维迟缓,自卑、自罪、想死,及生物学症状(如情绪昼轻夜重,食欲、性欲下降等),自知力常丧失,不主动求治,可资鉴别。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病人多不找精神科医生,而去其他科就诊。躯体检查及辅助检查往往无阳性表现,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对症治疗一般无效,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抑郁症者,有不少是个性追求完美的人,从海明威到三毛,从玛丽莲·梦露到张国荣,这些人们熟知的名人,都是在其人生辉煌的时刻死于自杀。这类人,往往内心有很强的内驱力,做事认真,渴望完美,个性好强。所以抑郁症患者中不乏非常优秀、成就很高的人物。

※并不是性格沉闷的人易患抑郁症,反是那些个性爽郎酒脱的人往往患了抑郁症。所以,当抑郁症者最后选择自杀时,让人感觉突兀。据调查,中国每年因抑郁而自杀死亡的人数大约有28万人,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因为抑郁症自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