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受外祖父影响,也刹有介事学着品茶。许多次之后,终于用心地品味到了茶所特有的清香。看着外婆为外公细心地泡茶,又对泡茶的过程有了兴趣。
那时,不谙生活艰辛,整天沉缅在日出与日落的暇思中,拥有关爱和享受关爱即是除去工作之后的生活内容。更有大把的时间,让我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用说茶杯茶壶,由闻香杯而茶海、茶勺、茶挑,无不一一齐备,虽不能道称精品,却也可谓隽雅了。不日,外婆传授的泡茶方法即被粗晓茶道的我所否定,为了知道更多,但凡遇有懂得茶道之人,我便谦恭地讨教,一时是为快事而乐此不疲。辟如“白鹤沐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之类的,一招一式不仅了若指掌,甚而古贤谓之的茶及意境都被我淘了来,怡然于“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志”以及何为茗,何为品的蕴味中......一应的一切,皆为的是追求那一种古韵悠然中的恬淡和雅致。及后,茶及其道的淡泊恬适在现实与环境的变迁中,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所取代。那花上半日功夫,自沏一壶香茗陶然其中的雅兴,却是极尽奢侈的了。
终还是不甘于就此了没了那样的恬淡和雅致。只是没有料想,让我重拾旧日心情的,却是由父亲带回来的一罐速溶咖啡。那时,咖啡作为泊来品,普通商家少见,只在一些外贸商店的货架上可以看到。对咖啡的概念,仅来自于电影或小说的一知半解。
当密封的罐口被打开,闻到类似可可的浓香,看到的却是酱黑色的粉末。冲了一杯,喝一口,却是苦的。爸爸说:傻丫头呵!咖啡的原味是苦的,得加糖才甜!从此,我开始了喝咖啡经历。不只喜欢它浓郁的香甜,更喜欢喝咖啡的氛围。或是精巧的磁杯,或是剔透的玻璃杯,无不让人感觉生活中仍有精致。杯沿渺渺的气雾,飘腾的浓香,给疲累的心注入丝丝伉奋或激情,或带来缕缕满足与惬意。为了不仅仅是品出咖啡味,还得有品咖啡的境,家里,自然又多出了几个别致精巧的咖啡杯。
日久,对这种源自美洲的果实逐渐有所了解,也知晓了一些喝咖啡的讲究与传统。其程序虽不及茶道考究,但若按传统磨制,也得有极富裕的时间才行。用来自原产地的咖啡豆,自已磨制一壶考究的咖啡,也如同茶道一般,权且当它为一种贵族消费吧。而咖啡却是幸运的,它的发现者将它的优与良在现代社会里发扬光大,以快捷便利的速溶咖啡替代了传纺磨煮的耗力费时。或许,这是它能够迅速为东方大众所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偶尔,去咖啡馆与三五好友小聚,品尝各色咖啡。黑咖啡即为不加伴侣的原味苦咖啡;上层乳白的奶沫与下层咖啡黑白分明的叫卡布其诺;浓乳倒入咖啡后,成滴状纷纷堕落着,是情人的眼泪...种种曼妙而浓情的名称,耐人寻味。此时,由饮而品,馥郁的浓香与晶莹的璀灿,吧台音乐那似有似无的缠绵,加之灯光的烘托,耳濡目染,流溢的浪漫温馨就把人浸透了。这种与茶全然不同的意境,却有着与茶一般的温暧。茶与咖啡,隽雅恬静和浪漫浓情,各有其道,形式迥异,然其目的却如出一辙,聊以慰心。
咖啡逐渐为广泛的人群接受,糖与奶,也被认同为咖啡必不可少的伴侣。而我,却于近年,刻意的让自己去适应纯粹的黑咖啡。
习惯了咖啡伴侣的香甜,一时不好接受黑咖啡的苦。坚持了一段时间,不仅适应了那带有些许焦味的苦,更琢磨出苦过之后的回味,那种不被任何味道打搅的醇厚,在唇齿间弥久留香,又少了糖和奶甜过之后泛上的酸。黑咖啡,成为我独自的享受。
没有伴侣的黑咖啡,如茶一般,需得细细回味,才能自苦中感觉它的浓郁;需得慢慢琢磨,才能自苦中回味它的醇厚。这种香郁和醇厚,得究其份量、品牌、产地,因人因时而异。往往,有人明明加入了许多伴侣,却仍是感觉不到香甜。实则,是因为加入的伴侣过多或太少,抑或变质了,或者,没有把握好加入的时间,倒把本有的香郁破坏了。
不加伴侣的黑咖啡,虽苦尤香。那纯粹的香,一旦加入奶或糖,便被坏掉了。那种由苦而来的香氲,是加了任何调味品的咖啡所不及的。
劳顿了一天,静下心来,再也不去强求自己享有的那一杯咖啡有糖有奶相伴。只求它味道纯正,只要它保持着本有的纯香,便是上好的饮品。它的价值,在它的纯正中,而不在于它有没有加入调味的伴侣。
回味茶的甘醇,品尝咖啡的浓郁,不一般的品味,便有了不同的感受和含义,不一般的日子里成就了不同的人生。咖啡与茶,都亟待喜欢它的人用心去品,只有悟到了个中之道,才懂得如何才能品出蕴含其中的醇厚与浓香。
文章引用自:紫衣
文章引用自: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