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夜话>--“《红楼梦》热”说明了什么

(2006-08-07 10:50:45)

            

         红 楼 夜 话

 

             "《红楼梦》热"说明了什么

 

             王 铎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连续播出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我因为对刘心武先生研究“红学”这件事情感兴趣,所以有了下面的文章:

    首先,我觉得刘心武研究《红楼梦》这件事舆论应该给予肯定。肯定什么呢?肯定他的阅读权、评论权、解读权和探索权。我们有些“红学家”不要害怕刘心武敲门,不要担心真理会给刘心武偷偷吞吃了,你是布勃卡,就不要怕别人练撑杆跳!你是李逵,就不要怕李鬼!
之于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所得到的成果如何,能够自圆其说就行,但天功其实也贪不得。刘心武是否真的为《红楼梦》揭了秘,恐怕一时还到不了那个份儿上。用刘心武的话说,就是“《红楼梦》里还有些毛毛刺儿”,这说明即使是“毛毛刺儿”,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但人家“刘氏红学”也说得好:苔花虽小,要学牡丹开。刘心武一心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欢迎与大家商讨,批评指正。
    我非常欣赏刘心武的明理,也赞赏央视在《红楼梦》研究上所给予的支持。不过,我同时也想说出自己的一点点感受,希望刘心武先生能够看到这些不成熟的意见:
    1
,我不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第一高峰,也不认为作者(究竟是谁,还几说着哪,如果你愿意去翻一翻有关的版本)是多么多么的伟大。但《红楼梦》的确是一部奇书,它的确射出了非常璀璨的光芒。称其为古典小说,已经是很高的美誉了。《红楼梦》被无限拔高,冠以“顶峰”,其实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那些将《红楼梦》说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测的人,实际上是在抬高自己。倘若说“红学”不是一门大学问,那“红学家”不就“掉价”了吗?

    2
,把研究《红楼梦》当饭吃、当深奥学问做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夸大。如果“红学”果真是一门真正的学问的话,那么它比“老学”(老子学)、“庄学”(庄子学)、“孔学”(孔子学)、“孟学”(孟子学)和“史学”(史记学)、“左学”(左传学)、“三国学”(三国演义学)和“水浒学”(水浒)等等典籍怎么样?可是,如果我们认为“红学”仅仅是一种说道,咱们都别拿它当真,“红学”就“红学”吧,“红学家”也不错嘛!
    3
,说实话,《红楼梦》里确实有清代历史的影子。请注意,影子(或者说成是历史背景也行)和历史真实终究还是两码事。尽管在作者的笔下,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似是而非。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研究者怎么诠释。如果说对于这部书,人人都可以去推演,那么刘心武的这种推演就很成功,很引人入胜,希望再多一些这样的人。在学术上,研究方向是一回事,研究手法又是另一回事,两件事不能等同和混淆。毕竟,刘心武的这种“揭秘”,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有一定的“人文需求圈”。但是,说《红楼梦》里有着无尽宝藏的人,也分明是在闭着眼瞎说。一部书,尤其是这样的一部残缺的小说,其中的信息量总还是非常有限的。
   4
,那些自认为高深的“红学家”,为什么对“刘氏红学”的出现,酸鼻子,愠而难言呢?我看主要是他们往往称自己是研究了一生,或者他们是靠“梦”“红”起来的,或者已经谋得了内业的首肯,或正在充当“学霸”或业内老大。等到刘心武一上台,比他们耍得更玄更离谱的时候,他们真是气疯了!其实,用《红楼梦》的话说,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
有道是,原有的那种愚而蠢的研究学风不改,今天才跳出了一个刘心武,明天还会再跳出“三百六十个超女”,你拿他们怎么办?你能天天去啃《红楼梦》里的“肌肉文字”,就不兴别人去挖一挖《红楼梦》的历史背景?你做“红楼梦”,就不许别人做“黄粱梦”!

我肯定刘心武,是在肯定刘心武将文学与史学进行比较的方法,肯定他通过文学在讲述历史。很显然,刘心武的考证当然也有方法上的欠缺和文化上的不足。
    5
,刘心武毕竟当过中学老师,讲坛上的口语表达,既讲究分寸,又明白而风趣。但是,有些百家讲坛的人却不行。他们即使是声音再洪亮,用词再多,站得再直,衣着再讲究,因为没有研究过“表达学”,所以就不如刘心武。请大家注意,在刘心武之前,央视10频道上其实出现过不少“红楼大家”,他们或济济一堂,或每人一讲,也都曾一展过雄风。但是今天却被刘心武这阵风给吹跑了,刮没了。怨谁?
    6
,刘心武常常称自己是写小说的,这给人的印象多多少少有点是“秀才不作文,天下无文章”的感觉。刘的意思是:《红楼梦》的作者和我刘心武一样,也是写小说的,作家的写作心理是一样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刘心武因为是写小说的,便更能体会到曹雪芹的一片苦心。其实,曹雪芹究竟是在写什么,还很难说。他写的这些东西,我认为根本不能与今天的所谓“小说”相提并论。所以,建议刘心武直接了当、大大方方地去研究《红楼梦》就行,犯不着再给自己披上一件小说家的外衣。如果有人说:我是色鬼,我更能了解贾宝玉的心理!你刘心武怎么应对?还气死你那帮“红学家”哩!
    7
,央视为什么不搞一搞“红楼梦焦点话题大碰撞”?选几批“红学家”,让他们各抒己见,打打擂台,我看很好。因为有些话题,原本就没有对错,这样更能促进“红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老百姓也可以看看明白,分一分谁是“红”的,谁是“白”的。究竟这些研究《红楼梦》的“学爷”有几种研究方法,几十年来成果如何?

    8,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红楼梦》研究,还仅仅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因为曹雪芹喜欢制谜,故书里的谜题依然还有很多。现在,这里谜题大多都还没有被破解。如人名之谜、地名之谜、诗词歌赋之谜、牌匾之谜和服饰家具之谜等等。等“红学家”们先将这些基本的元素研究清楚了,就一定会出现真正的、系统的研究成果。俗话说,现摘的果子不熟,就是这个道理。
    9
,我看“刘氏红学”的播出,主要兴趣有三:一是想看一看《红楼梦》的众多版本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看过之后,很想能够买到所有的版本,哪怕是复印本也行);二是想听一听大名鼎鼎的刘心武都有些什么样的论述和论点,享受一下他的人格魅力;三是想看一看刘心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一会儿这样(指写小说),一会儿又那样(指研究《红楼梦》)?他的一生主要是想干点什么?他的生活状态如何?他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或是他研究到了现在一下子另有所悟?一句话,就是不想再听美声了,要听一听放牛娃的歌声,听一听这山野之音!为什么?因为《红楼梦》不是你家的,不是你的私有财产!现在的影帝影后多得连“龙凤袍”都来不及做,《红楼梦》剪彩仪式上,再多刘心武把剪子又如何!
    10
,刘心武的率真,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实在比不上他所张显出来的“率真”这两个字,来得结实。为什么?因为假如哪一天的考古发现,说是又找到了一种原本就没有改动过的版本(咱就称其为“原版”吧),说此书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曹雪芹抄录了“罗贯中”或“冯梦龙”的手稿,曹雪芹变成了一“抄工”。那么,刘心武的所谓“刘氏红学”,就会突然成为一种非常美丽的“红楼花絮”。不过,这也不会抹杀刘心武的一片冰心和孜孜以求,正像古人“举烛”的典故那样,当初是绝对不会想到后来的引伸义的。

 

          

 

 

 

文章引用自:http://王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