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泣血的杜鹃 红色的浪漫 

(2006-07-07 12:09:06)
       泣血的杜鹃 红色的浪漫 
         
    
  杜鹃,人称映山红。为杜鹃花科常绿或落叶灌木,以其品种繁多和名贵面名闻世界。
泣血的杜鹃 红色的浪漫 
                映山红
  姹紫嫣红,千娇百媚中,唯与杜鹃生来有缘。
  杜鹃花开,正是杜鹃鸟开始啼鸣之时。白居易以“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精妙地描述了杜鹃的花开时节。每至仲春,长江以南,杜鹃怒放,灿烂似锦,缤纷壮观。但凡见过杜鹃漫山红遍的壮观,便能领略于生机盎然中的精神勃发。
  杜鹃却又关乎悲情--相传古有衷情女子为寻找爱人羽化成鸟,日日悲啼,鸣至咯血,杜鹃花暨由此而红。 “鲜红滴滴映霞月,尽是冤禽血染成”是“杜鹃泣血”的形象写照。  
  前日,至王铎老师博客,又见盛开的杜鹃,勾回了青涩岁月那些远去了的时光,那些为她而留的文字,纸张也已泛黄。
  旧时的文字,今朝的心境,竟如此的不一般了!
  于是感叹:青山无数,绿水无数,白云也无数......

 

 童年记忆里的映山红,是瞒着奶奶和外婆跟着小伙伴去离家数里的一座小水库,傍着水库的陡峭山壁上有丛丛映山红烈焰般怒放。那时的岁月,《杜鹃山》和《闪闪的红星》是很卖座的电影,映山红常被文艺舞台用作背景,寓意革命,也代表着美。“映山红开了,爸爸就回来了!”一句普通的台词,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英雄的母亲在夜晚的黑暗中,点亮油灯,唱着《映山红》,音乐由初起的轻柔,逐渐高亢激越。那是崇尚英雄的年代,属于那个时代的红色种子,在当年那些幼小的心田里开出了花。

七十年代,生活水平较低,物资匮乏。孩子多的家庭,更得省吃简用,才能保证一家的用度。有的孩子,小小年龄,却懂得为父母分忧了。春天的湘南,多有鲜嫩的竹笋和蕨类,晴日,大些的男孩吆五喝六的喊上一群孩子,到很远的山里去采蕨掐笋,间或带回大把的映山红。每从山里回来,那些孩子个个书包塞得满满的,高挚着整枝的映山红,仿佛得胜回朝的将军。稍胆小些的女孩子,若想得到一枝,得巴巴的求他们,答应对方的单边不平等条约,换来几枝所想。比如劳动的交换是代对方做功课,以物换物则是以那时被孩子们珍视的邮票或火花交换,有一种最吃苦头的换法,就是以帮对方剥笋壳作为交换条件。笋壳尖且硬,披着一层茸毛,不仅扎手,若沾在脸上或脖子里,刺庠难忍。因而,最愿意接受的是代做功课。既便如此,却也常不能如愿。几次挫折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跟着进了一次山。那天不知走了多远,穿过了几片灌木林,终于来到了一处半山腰,十来个孩子摘下肩上的书包,如星星般的撒开来。他们个个眼尖手快,比赛一般。我却没想这茬,一心就奔山里的映山红来。至回转, 大家笑逐颜开,书包里满盛了笋或蕨,或此多彼少,而我带下山的,唯有一抱正当盛开的映山红......

 那一抱怒放的杜鹃,一直盛开在我的记忆里。或许,现今尚存的几分浪漫在当初童年的朦胧中便长在骨子里了。

 泣血的杜鹃 红色的浪漫 
                杜鹃 -- 红玉

          ');document.write('');document.write('');document.write('');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document.writ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