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浮生》志 |
(那边拍戏抢“密度”,这边我也抢“密度”,都是抢这铅笔画般的清清淡淡!)
《浮生》终于浮出水面,要公映了!很不易。
一个低成本的艺术片,能在影院里上映,实在是值得高兴的事儿。盛志也该为此深呼一口气了。
盛志 或者 盛志明,哪个名字都可以叫吧。十多年前就认识了。
照孟京辉的话说,我们盛志就是“个别”:话剧最不景气的时候,他上赶着“玩”话剧;摇滚不景气的时候,他跑去“玩摇滚”;电影不景气的时候,ya
回来“玩电影”了!
我们就是在孟京辉的《阳台》上认识的,那时候,他就是一舞台“痞子”。我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反正,孟京辉的实验戏剧里舞台上下,或者中戏的操场、黑匣子,你总会看见他。后来我毕业了就少有见面的机会。
剧本最初叫做《欢喜》。不知道盛志为什么就一口咬定我来演这个角色。当时我看过剧本后是很犹豫,一来时间无多,二来不是很喜欢灰色的东西。我说了我的意思后,盛志再次开车很远到大兴我拍戏的地方,等我收工要跟我再谈。
盛志找我来的时候,他是做了充分准备的。那次他不停地说了很多,说他写这个剧本的初衷,说他想表达的本意,说为什么《欢喜》,欢喜一种境界,他想要的东西最终只“欢喜”。……我动摇了。
后来,回到北京再次见面,他打开电脑,给我看他采景的结果。他把一张张照片打开,一个个的说着哪个场景拍哪场戏要怎么拍,甚至机位怎样架他都想好了……
我非常感动,这样充分的准备,这个认真劲,我的热情被点燃了。我说好的盛志我来加入吧,我这边儿你不用操心了,腾时间想其他的吧。
很少的钱,很短的时间,不知道结果的作品。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都来了。都是冲着盛志明的“盛志”来的。
大家都觉得,片子我们认真拍,主要是要“欢喜”!
合作者都是年轻人,有意思得很!
廖忠的那个“气场”总怕被扎破,不留神就没了;美术制景童童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业内“名老人儿”了,可是成天处理手下的破事儿,比如化妆淼淼的“现场染头发”理由是“昨晚上忘了”,比如服装梅子跟盛志顶嘴理由是“又快又好怎么可能”,哈哈后来一提起就都乐,当时梅子伶牙俐齿的比出了盛志的嘴笨,气得盛志恨不能把砸了的剧本捡起来再砸一遍。
后来憨憨的“小勇”被迫当临时演员,还要边哭边喊“二梅,二梅”……急救车上躺着的就是为了赎气导演的罪而“病”得很正经的梅子……
盛志自己都说感动,也是,冲这一批朋友,不白来。影片拍摄非常顺利。
说回本片,上回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对《浮生》的评价和反映之热烈,有点使我们意外。也是盛志信心大增。一年间,他获邀去了不少电影节呢。《浮生》在国际电影节上获了好几个奖呢。而且本届上海电影节上也获奖了!导演奖吧?我还不大清楚。盛志只匆匆打过电话,我正在“庆香港回归晚会上”没法儿多说。只是祝贺了又祝贺。证明了本片还是有一定水准滴。
不过,每当有人关心何时上映的时候,盛志导演对能否公映显得很没有信心。
一次采访中他流露极低情绪,觉得低成本的电影在当前“满街尽由黄金铺”的大片市场背景中显得苍白无力。《浮生》既非大片又非商业片,基本不具备任何市场竞争力。哪个影院愿意给《浮生》这样的电影一点点空间?
时隔数月,没料到竟柳暗花明,电影要公映了!
我又恭喜恭喜啊盛志。
也恭喜一下我自己,作品不管好与坏,能跟观众见面是最终目的啊。也算有回报了。
回顾一下当时,本博 我 还是很斗争滴。
那片子里的形象,啥也别说了。就这还觉得我丑的不够……
引用一句北京小疴一句话 ——牙膏泡肥皂水,毁呗!
(生活可是并非所有事儿都值得期待……)
前一篇:五月 神游凤凰
后一篇:07年07月12日 彩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