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乡的苦椎

(2021-03-02 19:37:21)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家乡的苦椎作者:泰新
 

http://www.injoyceo.com/bbs/images/upfile/2007/12/2007121415219.jpg

 

    在我儿时的那个年代,苦椎脯似乎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备有的干菜。

 

    每年中秋过后,大人们总会挑在晴朗的日子上山打苦椎。打苦椎是有技巧的,首先得准备好工具,那就是一只大布袋、一条二尺来长的小竹竿和一只竹篓。大布袋是用来装苦椎果的,小竹竿是用来敲打苦椎树上的果粒。这竹篓就比较特别了,它只有三和边,两侧的边上有竹提手,平时是在晒稻谷时用来收集稻谷的,在这时候就派上打苦椎的用场了。把竹篓张在苦椎树的下方,手执小竹竿对准苦椎枝桠上的果实用力往下打,椎果就劈劈啪啪掉进了你的竹篓里了,很少会落在竹篓外的。

 

    苦椎果实在白露节气后开始成熟,这时候的果色呈碧绿色。寒露时的椎果变成金黄色的,是它最适宜采摘的时候。过了霜降,椎果就开始凋落了。屏南人都知道刚成熟的苦椎果实太嫩,果味不浓且不易加工;太成熟的果实在浸泡时容易腐烂,所以都集中在八月底或者九月初上山去打苦椎。

 

    只要去对地方,苦椎树是很好找的,因为苦椎树喜光,一般都长在朝阳的山坡上。运气好的时候,你会发现成片的苦椎林。秋高气爽,满山遍野的苦椎叶子都是金黄色的,远远看去就象是天边的晚霞。在累累的硕果跟前,打苦椎的心情也就特别好,不出半天,满满一布袋的苦椎就采摘到手了。

 

http://www.injoyceo.com/bbs/images/upfile/2007/12/20071214152116.jpg

 

    回到家里就可以动手把椎果加工成苦椎脯了。先是将苦椎们用清水浸泡三天,浸泡这苦椎外壳自行脱落,同时可以去掉苦味和涩味。然后用石磨将椎果细磨成浆,倒入鼎中用柴火文火慢慢加热,同时要用锅铲不断地同方向搅拌,加入少许石灰水。待鼎中果浆烧开后,会变得越来越粘稠。大约半各时辰,可用筷子在果浆表面挑一挑,当可以打成小旗样时,就将全鼎果浆盛入事先准备好的木盆,让其冷却。第二天果浆就会冻结成块状,呈琥珀色,仔细闻闻,还略有苦椎柴木的清香。这时候还要把果浆切成你喜欢的块状或者长条状,再用清水漂上两日,最后把它放在竹扁上晒干。这样,苦椎脯才算最后加工完毕。

 

    根据有关文文献的记载,苦椎脯富含人体所需的铁、磷、钙和维生素B等多种营养成份,对癌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在漈头老家时,奶奶每年都会自己采一次苦椎,加工一次苦椎。那时候我还小,只知道采苦椎和做苦椎是件好玩的事情,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复杂和辛苦。

 

    在过年过节或是有人客来家中,奶奶便会从仓里取出苦椎脯来,算是当时的一道好菜了。奶奶的做法是将把苦椎脯放在鼎里沸一刻钟后,用漈篱捞起用清水再冲,沥去水分。在苦椎脯落鼎之前,要先用猪油爆炒姜母和蒜头,而后再将苦椎脯连同香菇及肉片等倒入搅炒,最后调入红酒及葱花即可出锅。这时候摆在你面前的就是一盘色香味俱佳的炒苦椎了。如果你尝了一定会感觉到炒苦椎的特点就是脆嫩爽口,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山地椎类风味,难以言表,一定要亲口尝试才以得知,让人久久沉浸在回味之中……

 

[转载]家乡的苦椎

 

    后来,奶奶去世了,我们家也搬迁到了县城,自己家做苦椎也成了历史的记忆。母亲偶尔有从市场上买来炒着吃,可我就是感觉缺少奶奶自己做的那种说不出的味道。

 

    在屏南,苦椎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鸳鸯果。这个名字据说还有个来历呢。那年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来屏南视察工作,县里摆出具有地方特色“屏南四苦”(苦椎、苦芝、苦发和苦荇)。当书记吃了苦椎之后,口感很是特别,便询问这苦椎的学名,现场无人能够回答,地方官员就顺水请书记起个名字,项南想了想道:“屏南有鸳鸯溪,鸳鸯溪有鸳鸯鸟,那就称鸳鸯果吧!”后来,鸳鸯果这名字经过官方宣传肯定,渐渐得传播开来了。于是,现在的年轻人多半只知道鸳鸯果这名字,反而不知道苦椎为何物。

 

[转载]家乡的苦椎

 

    由于从小在屏南耳闻目染的都是苦椎,一时转变不过来,到今日还是没有转变过来。就姑且让我一辈子称它的土名苦椎吧。

 

    过去,屏南人逢年过节做米粿不用碱和苏打,而是用杂木灰冲洗过滤后的“硷汤”,杂木被称作“缥”。这苦椎树就是最好的缥了,据说苦椎缥所做的米粿色泽金黄,粿质鲜嫩可口,自然是粿中上品。

 

[转载]家乡的苦椎

 

    苦椎的新叶在屏南被叫做“椿”或者“柴椿”,在以前化肥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农民们在每年开春苦椎柴长出新叶的时候上山,称为“集肥”。小时候,我父亲在寿山太保小学任教,我参加过当时全校师生的义务捋椿劳动,也就了解集肥的过程。人们把采摘来的苦椎叶子集中在几个大稻篁里,表面用塑料薄膜密封,再用大石块压上,让苦椎叶在里面发酵,待到春耕时就可以开篁取肥了。原来苦椎叶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纤维素等有机成分,经过腐化后就形成了肥沃的腐叶土。

 

    苦椎的叶子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经常被人收藏为植物标本。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有在苦椎叶柄上系上彩线作为书签,同学们见了都纷纷效仿。

 

    苦椎叶还是一味难得的民间草药。在屏南农村,哪家的小孩痢疾或者消化不良等小羌,家长都会采上几片新鲜的苦椎叶煎汤给小孩喂下,次日一定康复。

 

[转载]家乡的苦椎

 

    苦椎叶是柞蚕最重要的食物,在有养殖柞蚕的地方,苦椎叶的采集已经形成一个致富的行业。还有人把苦椎叶压缩加工包装后出口海外呢。

 

    看来,苦椎树真是宝树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