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明太祖咏日
(2017-04-19 11:36:00)
标签:
转载 |
一般开国之君虽是马上得天下,也多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却不敢保证就能文采斐然。但这类人见识非常,感受较常人更为激烈。偶写诗,自是气度不凡。刘邦的《大风歌》自不待言,短短三言,古朴巍然,得意欢欣,气魄宏大。在这方面,赵匡胤、朱元璋也不居其下。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贫,为生计所迫一度出家,以云游化斋为生。后来投奔红巾军,奋起抗元,在击破各路义军,扫平元朝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朱元璋有一嗜好,虽然自己文化水平较低,但喜吟诗做对,素有“对联天子”之称。他为理发店写联:“毫末生意,顶上功夫”;为杀猪匠出对:“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这两幅对联对仗工整,贴切生动,不落窠臼,极有气魄。
气魄极大也是朱元璋诗的风格。除了那首无出其右的三声鸡叫的名诗外,他还有一首《咏日》:“东头日出光始出,逐尽残星并残月。骞然一转飞中天,万国山河皆照着。”蔚为大观,难有匹俦,令人感佩!
时光前溯。宋人陈郁《藏一话腴》中记载了当时代这样一首诗:“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日诗》。
可别小看了这位皇帝,他在位的十六年间,英明仁慈,大力提倡文人政治,一举开创了一代文治盛世,不失为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从赵匡胤的家世来看,他虽出身行伍,但应该是有较高文化程度的。故此,他自然颇能吟咏。据陈师道《后山诗话》说,宋军围攻南唐时,南唐后主李煜派文臣徐铉赴宋交涉。徐铉恃才傲物,欲凭三寸不烂之舌解国围,大夸李煜博学多艺,有帝王之才。赵匡胤愿闻其详,徐铉念了李煜咏秋月诗中的两句,赵匡胤便大笑道:“寒士语耳,吾不道也。”徐铉便请赵匡胤出示佳作。赵匡胤娓娓道来年轻时从陕西归来,路过华山,喝醉了睡在田野里,一觉醒来,只见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即有这样两句诗:“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徐铉大惊拜服。这咏月的诗句与前引的日诗,都很能见出赵匡胤本人的英雄气概和远大抱负。在宋人眼中,由此奠定了赵匡胤能够成为开国之君的性格基础。现在回头再读朱元璋的《咏日》诗,就知道这位怒删《孟子》、大刀阔斧创新体制的一世雄主,在作诗的方面,到底向赵匡胤套取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