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须重视大城市周边的灾害隐患治理

(2015-12-21 22:00:21)
标签:

必须重视大城市周边的

时评

深圳恒泰裕园区发生山

必须重视大城市周边的灾害隐患治理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教授 丁新正

 

 

20151220日上午11时,深圳恒泰裕园区发生山体滑坡事故。来自光明新区滑坡灾害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的消息,截至21日下午6时,接报失联人数下降为85人,现场救出被困人员7人,住院救治伤员16人。

20日晚间2214分,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国土之声发布微博: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在现场展开调查,初步查明深圳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淤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垮塌。这说明所谓的山体滑坡,并非天灾,而是人祸。人为的责任事故。有关部门渎职。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

深圳这座年轻的现代化城市,业已迈入国内最发达城市行列,30多年来创造了一系列奇迹,经济总量如今已经超越香港,被誉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城市,无论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前景都在国内首屈一指。这样的一座城市,为何出现如此粗劣的低级事故?

其实事故本可避免。如果早一点破除余泥渣土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的问题,何至于发生失稳垮塌的现象?深圳并非没有注意到城市余泥渣土问题。去年10月,《深圳晚报》刊文称深圳建筑渣土放置危机,深圳仅有的9座受纳场,根本无法满足轨道交通、旧城改造、再加上遍布深圳的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余泥渣土,这也直接导致偷排乱倒现象猖獗。

据报道,在相关部门的各类文件里,井喷一词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数量的固有搭配词汇。导致余泥渣土数量井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当人们享用便捷的地铁交通时,估计很少有人会去计算,建一个地铁车站、挖一公里地铁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有个细节是,除了轨道建设带来大量难以消化的余泥渣土之外,深圳的楼盘开发数量激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又使得无论商业还是住宅地产均需要配备足够面积的地下车库,开挖的土方也大大增加。

问题早已摆在那里,管理部门不是没有留心,而是没有倾力破解,终至今日惨祸。有人说,深圳的城市治理还在农耕时代。或许稍嫌夸张,但不能说毫无道理。还有一个细节是,在事发地,今年1月,相关机构提交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称项目选址原为红坳石场,由于石场开采,造成山体植被严重破坏,弃土任意堆放,开采区形成大面积土壤裸露,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深圳市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也提出要求,该项目必须按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在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逐项落实。事实上,只是说说而已。什么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说说而已,而不是付诸行动,就埋下悲剧的伏笔,事故就会报复性出现,毫不留情。

深圳发生山体滑坡,并不偶然,表面看这是城市病,城市发展急剧膨胀,庞大的躯体变得病怏怏,实则暴露出城市管理出了问题。一定程度上说,城市发展迅速,管理滞后,应对之策滞后,缺乏足够前瞻性,以至于祸患从小到大,不堪收拾。最发达城市发生最不可思议的泥石流,这是深圳的悲剧,但不仅仅是深圳的悲剧。国内其他城市也面临类似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事发地红坳村有村民反映,垮塌体是近两年附近施工挖出、堆积在工业区附近山体上的渣土。这个临时的余泥渣土受纳场一天有几百车次泥头车拉泥土、建筑废料上山堆填,堆填泥土过高。去年10月,就有村民反映过泥头车偷倒余泥渣土问题。

这个余泥渣土受纳场是否合法?按《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运行管理办法》,作为主管单位的城管部门应该定期抽查配套设施状况,督促受纳单位按要求定期检查维护,并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如果这个受纳场合法,相关部门是如何监管的?在余泥不停倾倒、泥山越堆越高的过程中,监管部门有没有对其隐藏的风险做评估,并做出预警?如果这个受纳场非法,为何偷排持续这么长时间直至出事?村民去年10月的投诉,相关部门有没有认真处理?与掩埋处仅一楼之隔的深圳市雨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保安称,每趟车会被受纳场收取250元的费用,收费是否经过审批?这些收入都交给了谁?

  溃坝般的余泥渣土,掩埋了33栋建筑,导致几十人人失联。抢险之后,应该给公众交出一份详尽的事故原因及责任清单,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并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