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品质是最好的财产 千万富婆为给子女榜样做环卫工
(2013-01-03 22:31:02)
标签:
千万富婆为给子女榜样教育 |
劳动品质是最好的财产
文汇网讯 据武汉晚报报道,昨天是2013年第一天,早晨6点半,寒气刺骨,53岁的余友珍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准时赶到武昌徐东路,开始清扫马路。过往的路人不会想到,这位穿着一身橙红色工作服的普通环卫工,家有17套住房,价值过千万元。(http://news.wenweipo.com
余友珍是武昌区城管局清扫大队的合同工,月薪1420元。她家拥有10套现房,邻近东湖欢乐谷景区,市价每平方米至少6000元,加上今年即将交付的另外7套住房,她是个拥有千万房产的「富婆」。
余友珍负责约3000米马路的保洁,每天要沿街来回清扫6个小时,擦洗8个垃圾箱。昨天记者现场看到,余友珍拿着湿抹布,弯腰擦了一会儿,箱体表面很快就结了一层冰碴儿。
上世纪80年代,余友珍是洪山区东湖村霍家湾菜农。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苦攒钱,在湾里第一个盖起了三层楼私房。到武汉打工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余友珍就将空余的几间房用于出租,到上世纪90年代初,每间每月至少能收50元钱。攒了钱后,又盖房又加层,几年下来,她共拥有了3栋5层楼的私房,大多用于出租。她说,当时农村建房管得松,家家都盖房。令她没想到的是,2008年开始赶上征地拆迁还建,她居然先后分得21套房子。后来,她陆续卖掉了4套。
从1998年起,失地后的余友珍到武昌区城管局当环卫工,一周休息一天,凌晨3点半就要到岗。虽然后来成了「富婆」,但她依然没有放下扫帚。工作中,常常被人冷眼相看,但她仍然乐此不疲。清扫班里的很多同事都想不通:「余师傅家里那么有钱,还要来吃这个苦!」对此,余友珍有自己的说法:「我想给儿子、女儿做个样子,不能天天窝在屋里坐吃山空。」
余友珍耳闻目睹村里有人拿到多套还建房后,不做正经事,沉湎于打牌赌博,甚至吸毒。她对子女有言在先:「你们要是不做事,我就把房子捐给国家。」现在,她的儿子在东湖风景区当司机,月薪2000多元;女儿也是上班族,月薪3000多元。
房租归房租,自己要做事
刚到武昌区城管局清扫徐东大街,余友珍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工资是240元。那时,她家中的房租月收入至少是工资的4倍。但余友珍认为,房租归房租,但还是要在外面做事。
身为农民,余友珍最喜欢的是房子。结婚时,她和老公住的是两间泥瓦房。在农村,夸谁家,就是看谁家的房子修得大,修得好,而且最气派的是楼房。
余友珍说,农村人就喜欢盖房,村里有句俗话,房子是个「哑巴儿子」,它可以帮你挣钱、做事,但不说话。
在没有住楼房前,余友珍的梦想就是攒钱、攒钱、再攒钱,修一栋楼房搬进去住。没想到的是,后来,她家的房子不仅做起来了,还给她带来高额回报。
2002年,余友珍已盖起3栋5层楼的私房,每月仅房租就有4000元的收入,而她当环卫工的收入仅千元左右。
怕子女变样,自己做榜样
但她没想到,房子多了,也带来「烦恼」。
从2008年开始,村里开始拆迁还建。余友珍的私房第一批就还了14套房,每套平均面积80-120平方米,当时还建小区的房价每平米3000元左右。一夜之间,余友珍的房产价值超过了400万。
余友珍注意到,一些一夜暴富的村民开始无所事事,有人赌博,有人吸毒。她担心她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变样,所以,一有机会就数落一儿一女:「都到外面去做事,别指望房子。」
余友珍说:「我就怕孩子们闲着,靠房子坐吃山空只会害了他们。」
就在元旦节前,她又吓唬孩子们,没得钱用了,要卖房子。儿子很惊讶,已经卖了几套房子,那么多钱怎么一下子用完了。余友珍诓称:「打牌输了。」
余友珍没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特别。她告诉记者,在东湖村,跟她相似的村民还有不少,有的人手里有十几套房子,仍然在东湖欢乐谷风景区当清洁工。她所在的清扫班,有3个环卫工来自附近的村子里,每个人手里都有5至7套还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