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关爱,决不是一个伪命题

标签:
健康 |
老人需要关爱,决不是一个伪命题
老人写自传打发无聊时光,她说:“没有人听我说话,我就靠写字自己和自己说,写到动情处,常常伏案痛哭。”
2012年10月30日 四川在线/成都商报报道,一个人独自生活了22年 88岁老太太想再爱一次。在与之前的老伴离婚后,刘新蓉(化名)一个人独自生活了22年,陪伴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无声的墙壁。为了排遣寂寞,她把每天的生活都排得满满的;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无论在做什么,她都会把电视打开,音量调大,“感觉就像有人在和我说话”;空虚来袭时,她提起笔,花了6年的时间写下自己的自传;而夜深人静时,她只能依靠药物入眠。
88岁的刘新蓉有一个羞于说出口的愿望:找一个老伴。
门“吱嘎”一声开了,88岁的刘新蓉探出半边身子,笑容满面:“你们终于来了。”
这是一间约有40多个平方的老式住宅,水泥地面,石灰墙壁没有刷漆,没有客厅,最大的卧室里放着一台电视机,家具简陋。正是在这个房间,刘新蓉独居了22年。她给本报打电话的目的简单而又清晰:“一是想找个人来听我倾诉;二是想通过你们帮我找个老伴。”
调大电视音量“感觉有人在和我说话”
相对于88岁的年龄来说,刘新蓉看起来并不老:她穿着大衣,中等身材,头发并未完全白,在卧室间来回走动的时候,能带起一阵小小的风。她还展示了她亲手绣的十字绣作品:好几幅玫瑰花图案。
进门第一件事,刘新蓉习惯性地把电视打开,音量调大。电视的声音从另一个房间传来,给空寂的房间带来一丝热闹的气氛。“不管在做什么,只要我回来,我就会把电视打开。电视里热闹,感觉就好像有个人在和我说话一样。”
她一个人生活,儿孙偶尔会来看她,但一般只在节假日,大部分的时候,刘新蓉面对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冰冷的墙壁。
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很忙,以此排遣寂寞。“早上起床后去锻炼,然后做早饭,吃完饭后到处去转一圈、买菜、看报纸,午饭后睡到下午3点,然后打不赢钱的麻将到晚上6点,再回来吃晚饭,看电视……”
依靠药物入眠“寂寞空虚 睡着就不想了”
她很少与人交流心事,即使是在面对一起打麻将的牌友时,也没有吐露过独居生活带来的空虚和烦闷。“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哪个愿意听一个老太婆唠叨?”在接受采访时,她一口气说了一个多小时,从幼时经历到晚年生活,说完之后,她长舒一口气:“终于有人愿意听我倾诉了。”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成了刘新蓉每天最难熬的时刻。40多平米的房间里,除了电视的喧嚣声,再无任何声音。因为睡不着觉,她常常看书读报到深夜十一二点。夜深人静时,寂寞和空虚的情绪往往会乘虚而入,“有好几次,想到自己一个人过,眼泪就忍不住流。”刘新蓉说,每当此时,她会给自己吃一点安眠药物,依靠药物入眠。“睡着了就不会想这些了。”
“老了,起不来床想有个人来扶一把,但人在哪里呢?心里闷得慌,想找个人来说说话,可是无人以对。想喝口水润润嗓子,却找不到一个人帮助。”
88岁的刘新蓉的自传
老来难伴 66岁离婚后三次寻老伴都失败了
刘新蓉195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自然科学系,是较早的一批知识分子。在与前夫一起度过40多年的婚姻生活后,刘新蓉选择了离婚,从此开始了22年的独居生活。
退休前,她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生物研究所工作,“物质的东西我并不缺乏,我缺的是精神上的关爱。”
为了寻找“精神上的关爱”,刘新蓉曾雇过保姆,但对方下午才来上班,第二天一早就下班,刘新蓉觉得时间太短了,没什么机会和她聊天,很快就解雇了;她也曾想过入住养老院,并且到郫县等地看过几家养老院,最终,她还是担心自己不能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放弃了这个想法。有人劝她搬去和子女一起住,她说“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拒绝了。
刘新蓉希望,找个老伴,陪自己一起度过剩下的日子。她也曾多次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最终却告以失败。
上世纪90年代,在刘新蓉与丈夫离婚后约两年,经朋友介绍,刘新蓉认识了从上海来蓉的一名离休干部,两人经历短暂的恋爱后,很快结了婚,但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半年后,两人离婚。“我和他性格不合,又没有住在一起,各有各的路,合不到。”
几年后,刘新蓉认识了一名农科院搞土壤研究的老先生,相似的专业背景和共同的兴趣话题让两人很快走到一起,但这段感情也不长久,两个月后,两人分手。“他有两个女儿,来自儿女的压力和顾虑很多,我们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在前两次感情经历失败后,朋友为她介绍了另一名对象,但刘新蓉与这名姓蒲的退休老人之间的感情也只持续了约半年,分手的原因是对方不愿意公开他们的感情,“像解放前的地下工作一样,藏着掖着,出去买个东西两个人都要分开走,我觉得我没办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