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人生路(连载之十五,作者李华宇)
(2014-12-18 12:08:23)
第四章
天道酬勤——苍天不负有心人。
一分劳动,一分收获,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如果说在小屯初中执教英语是我执著追求所迈出的“第一步”,那么,1979年末,则是我久经风雨终见彩虹的胜利之春。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拨乱反正,实施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科技强国战略。1979年12月,河北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通过文化考试,第一次在全省庞大的民办教师队伍中招录少部分公办教师:全省统一命题,各县教育局组织考试,各地、(市)教育局把关录用。当时,分配给清河县十一个民办转正指标。
首先,我和全县近三千名民办教师一起,参加了所在公社语文、数学和政治三个科目的初选考试。
初试合格后,我又和一百多名初选合格的民办教师一起参加
历经十年愤发,我终于迎来了展示自我的机遇:就我的英语水平而言,试题内容相当简单,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真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一百二十分钟的答卷时间,我提前半小时轻松交卷。
梦想成真
大约一周后的光景,我迫不及待地去了县教育局询问情况,找到了当时在教育局工作的纪兰芹老师,从他那里得知:邢台地区教育局对清河县十一个民办转正指标只下发了十名录用通知书(还未对外公布),唯独没有我的名字。什么原因?莫非又有什么不测发生?我忐忑不安而又十分沮丧地回到了小屯中学。小屯中学的老师们,有的说我可能没考好,有的说我可能被别人“顶替”了。
在校区副校长张长发的指导和关照下,第二天,我去了邢台地委组织部,找到了当时在那里工作的大堤老乡赵素珍,求他为我去地区教育局问个明白。虽然我和素珍哥素不相识,可他对我格外热情,他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去了地区教育局。经他了解方知:这次民办转正考试,整个邢台地区应试英语的只有两个人——我和沙河的一个,我的成绩是九十六分,沙河的那个是七十六分,地区教育局对我们两个的成绩,特别是对我的九十六分持怀疑态度——好家伙!全省统一命题,一百分满分,特别是英语学科,一个民办教师能考九十六分?!其中是否有什么玄虚?所以,地区教育局对我这个名额特别重视,决定要重新查阅我的试卷。听了老乡的解释,我顿时泪流满面,喜忧参半,高兴的是我没被人顶替,还很有希望;冤屈的是,十年来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执著追求,考出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居然受到领导的怀疑。我对老乡说:“我做题的思路十分清晰
从邢台回来后,心里仍觉不踏实,第二天,我又去了县教育局,纪老师告诉我:“已经把你的试卷送地区教育局了,你谁也别找啦!等着就行了!”
经过地区教育局对我试卷的重新审查,认定我的成绩完全属实,才为我下发了录用通知书。这样以来,我被批准的时间超过了12月15日,所以领十二月份工资时,我只领了后半个月的工资(20.5元),而其他十名同志都领的是全月的工资。
我终于如愿以偿,梦想成真,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公办英语教师了。
“一步登天”
1979
这一天,清河县教育局为我们民办转国办的十一名同志分配了工作。主持会议的是当时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郎有彬同志,郎主任首先宣布了工作分配原则:原来你们在哪个公社当民办教师,就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落到那个公社并在那里任教。接着,郎主任点出了我的名字:“李华宇同志,哪一位?”我站了起来,“李华宇同志被调入清河中学,把你的户口和粮食关系迁入清河中学。”“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我能从民办教师转为国办教师
回想漫长而艰难的十年民办教师生涯,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十年中,我含辛茹苦,负重如牛,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和磨砺;十年中,我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执著追求,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
忆往昔,岁月峥嵘,却又感悟甚深:从艰辛的童年到初中的岁月,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到“一步登天”,再到后来清河中学三十年的执教生涯及“中学高级教师”,我深深体会到:人生之路,本来就是风风雨雨,荆棘丛生,但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人生、面对挫折的心态。不经风雨,哪能会见到彩虹?!逆境,是前进的阶梯,是成功的摇篮,是无形的资本。我之所以获得了成功的开端,就在于此——苍天不负有心人。
当然,第一步的胜利,实现了苦苦追求的梦想,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步的辉煌,人的一生,永远是:直面现实,奋斗不息,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