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真完成作业才能夯实基本功——胡言碎语之14058号

(2014-11-09 09:50:42)
标签:

育儿

周末,我的作文家教继续进行。昨天,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作文,都出现了少数学生因错别字较多被我训斥的情况。嘿,相比之下,我家小儿子,错别字还是较少的,尤其是他极少出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的情况。

错字最多的是“的、地、得”,很多学生一律使用“的”,每次都要给他修改,但是每次都记不住。我的作文范文中,出现“的、地、得”错误,我也不修改,而是临时叫停朗读者,纠正范文中的错误,使学生既知道范文的示范作用,又分析出作文的缺点在哪。遗憾的是,无论讲了多少遍,“的、地、得”在一些学生手中,总是用不好。没办法,这就是典型的语感不好,不知道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的概念。我家小儿子还煞有其事地说,用“地”,因为这是动词。但是,一些初中孩子,依然懵懂着,估计一辈子就懒得弄清楚“的、地、得”的用法。

有时候,我故意说,这个“的”用错了,应该是“地”,大家说对不对。一些孩子晕头晕脑地说对。但是有一些孩子旗帜鲜明地说不对。我先是让说不对的孩子罚站,接着,一些拿不定主意的学生,纷纷站到了错误的立场。紧接着,我笑嘻嘻地让刚才罚站的孩子坐下,让一大群用错“的、地、得”和立场不鲜明的学生罚站。顿时,刚才罚站的学生就笑逐颜开了。我屡次讲,为什么用“地”呢,因为这是状语,即便同学们不知道什么是状语,也要明白,前面这个词是修饰后面的动作的,必须用“地”。不沾,语感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阅读,而阅读习惯不是老师教的,是家庭环境造就的。

昨天出现了三四个错字情况——把“忘不了”写成了“望不了”,气得我,只想给孩子一个耳光。唉,不是我家的孩子,只能和颜悦色。要是我家的儿子,就立马给个耳光,然后他就会记住这个词,永远不会再错了。无奈,对付这些孩子的方法有两个,如果有时间,就让他们每个错词写20遍,写不完不让走。如果有情绪,就马上打家长的电话,问问在我这里学,是花钱混时间,还是花钱学知识。如果马上要下课了,就让学生捧着作文卷子,在角落里罚站三分钟五分钟。我耐心地对孩子说,小儿,妮儿,罚站一会儿吧,罚站呢,就记住这几个错字了,以后不犯了,再说了,胡老师的罚站是为了学习,罚站不是你品德不好,而是你需要记住这几个词。于是孩子们就痛痛快快地去罚站。

更多的情况是出现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甚至很简单的词,学生们都用拼音。我就纳闷了,学生们为什么不会写这些简单的词呢,显然这些词都是在低年级的作业让写过的。没有别的原因,只能是小学作业没有做好。我不止一次地对学生作文写评语“基本功太差”,说的就是以前正常的作业都没有完成,导致一些字错得离奇,错得不应该。譬如,昨天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他写“非常”,竟然把“常”字下面的“巾”,换成了“非”。这就是显然的基本功不扎实。

凡是经常写错字的学生,我会察觉到他学习态度的不足。他们写完作文后,就看时间,拖着书包,急匆匆地下楼回家。可以想象,他们写作业,也是不求甚解,完成了就了事。这种孩子倒是蛮聪明,但是玩心重,把学业当做一种累赘和负担,久而久之,成绩就下滑了。此时,家长再带着孩子去各类的辅导班,早已晚了。因此可以断言,聪明而勤奋的学生,因为有重视学业的家长陪着,基本上不需要上各类辅导班,而那种被家长牵着上各类辅导班的学生,往往成绩很难提高。

家长跟孩子一起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啊。父母忙于生计和玩乐,孩子的成绩就会处于下流。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多花些精力和时间,严格要求孩子完成作业,然后做一些课外的卷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基本功就扎实了

我悄悄了解了一下,有些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他们由爷爷奶奶伺候着,接送上学。这些孩子吃喝到位,身体健康,但是爷爷奶奶只知道养孩子,却很少知道怎么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对孩子们的学业也不怎么在意。即便是在意,自身学识有限,也辅导不了孩子。久而久之,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在学业上就容易滑坡。上述现象不一定绝对,但是确实存在着。因此,我还是提倡由父母亲自带孩子,亲自辅导孩子。孩子对爷爷奶奶基本上没有惧怕的心理,学业不认真时,爷爷奶奶基本上没有什么约束力。相比之下,父母稍微严厉点,孩子就会害怕。

不怕孩子不聪明,就怕家长不坚持。像我们家二小,并不是天资很好的孩子,但是,我们都在一点一滴地带着孩子学,于是,慢慢慢慢地,孩子就会逐渐地赶上大部队,再慢慢慢慢地,走到队伍的前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