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跳了楼?
(2013-03-17 17:17:58)就在前两天,江苏某地的一所初中,很牛的学校,有个初二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经常考第一第二,这次得了个第三,老师批评了几句。结果,孩子竟然跳楼了,老师也崩溃了。
青年年华的孩子,一时想不开,自寻绝路。肯定有些人又会咒骂可恶的教育制度了,是时下愈来越残酷的应试教育制度,折磨得孩子痛苦不堪。分数,像是摧残孩子的大棒,使得孩子们万念俱灰。于是乎,压力之下,孩子就跳楼了。对一些心疼孩子的家长而言,恨不得把应试体制骂得狗血喷头,推倒在地,跺上几脚,方解心头之恨。
可是,苏州学生之死,与应试教育制度有关吗?貌似有关,是考少了分数导致的,实际上跟应试体制没什么关系。按照我的谬论,幸亏有了应试教育体制,孩子们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如果没有应试,孩子们累死也没有出头之日,那跳楼的更多。唉,看看民间的疾苦吧,因为贫困而上吊跳楼的,并不罕见。只是我们不重视而已,只是没有像孩子跳楼这么惹人瞩目而已。
苏州孩子之跳楼,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不够强,是有关的。一个人的成长中,总是会遇到挫折的,如果在心理上难以抗御,就难免走上绝路。这个与应试教育没关系。即使孩子这次没跳楼,下次遇到了失恋的打击,或者某个关节点上遭到失败,也难免跳楼。
这里,就要谈谈抗挫折教育。先不说什么理论,也不谈什么人生观教育,我想说的是,慈母之慈,最容易坑害孩子,不是把孩子惯得无法无天,就是把孩子看成一朵花,对孩子舍不得批评,导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下降。因此,我们培养孩子,不能因为孩子成绩好,就娇惯,就忽视孩子的弱点,就舍不得批评孩子。
有这么一种女孩子,家庭条件好,学习上总是在拔尖状态,但容易出现一种迹象,一是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非得树立一个赶超的目标,去战胜对方;一旦被别人超越,就着急得捶胸顿足。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孩子出事儿。这样的孩子聪明可爱,有头脑也有理想,但是存在着“激情失误”,亦即情绪化的冲动。一旦冲动,就容易是致命的。再一种迹象就是,这些优秀的孩子没朋友,即使有苦恼,也无处发泄。当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就容易生闷气。如果这时候遭受老师的批评,就等于在闷气上添了一把火,孩子一气之下,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我们一定要克服孩子的虚荣心。很多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一旦考砸,就感觉天塌下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嘲笑自己,连老师都批评自己,于是乎就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这时候,孩子就容易出问题。
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必须抓好孩子的心理辅导。严格归严格,但家长必须注意孩子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严格。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长,必须注意孩子是否能够忍受自己觉得很难堪的委屈。对孩子的开导,必须伴随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我在写给胡小鹄的“成人信”上,就对胡小鹄的成长目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是,我没有忘记说下面一句话:此时,爸爸嘱咐你,在今后几十年的人生中,要做一个持重而乐观的人。一句话,今后遇到什么样的打击,都要扛下来,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自寻绝路。有时候,再累,再苦,挺一挺就过去了。就像2003年,爸爸在北京陪妈妈住院,压力大,心理都有疾病了。但是,把苦难当作衣服去穿,熬过了寒冬,就是春天。
行文至此,我觉得,作为父母,时不时地敲打着孩子,平时批评孩子,未必是坏事。数年前,有人喊着赏识教育,很多家长就赏识孩子,夸奖孩子,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惩戒和批评。如今,我们应该吸取点江苏学生跳楼的教训,通过对孩子的批评,培养点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直接的建议是,如果您看到了我这篇博文,不妨带着孩子读一遍,问问孩子,如果你遇到江苏考生的情况,仅仅是名次落后了点,你会跳楼吗?如果今后高考失败呢?你会跳楼吗?如果将来失恋呢,你会跳楼吗?
给孩子打好预防针,也许孩子将来真会一时想不开呢,但愿,今天的工作没有白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