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厚重而朴实的心灵之音——读《王金锋文集》

(2013-01-15 16:41:51)
标签:

杂谈

厚重而朴实的心灵之音——读《王金锋文集》

厚重而朴实的心灵之音

——读《王金锋文集》

胡子宏

很久一段时间,在我看来,官员写作,往往是应景写作,直抒胸臆且免不了口号式的文件气。毕竟,像梁衡那样的亦官亦文,且两面玲珑者,少之又少。手头的《王金锋文集》却把我的固执,割裂了一道缝隙。

我试图感悟王金锋的内心世界,想搞明白一位正处级的政府官员,在文学的创作世界里,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做着什么样的事情。透过他厚厚的文集,我接近了一个男人的内心。他的心灵中,未必雄心勃勃,豪情万丈,但始终燃烧着文学创作的熊熊火焰。爱好文学,就会有一颗纯正的心,游离于某些阴暗潮湿的境遇;就会有一双犀利的眼,去察觉世界上的美景。王金锋的文笔或优美或朴实,都透出了思想的棱角,这是“官员文学”非常难得且罕见的。

 《王金锋文集》第一卷,是《云游集》。50多年的人生,饱览名胜风景,并有感而生,汇集成这本厚厚的游记散文集。燕赵、三秦、齐鲁、中原、江南、西南,王金锋的足迹所及之处,都在文字间记录得生动细致。关于游记,我们常人写起来,无非写写行程,写写感悟。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写起来无非是“山河好美”的喟叹。王金锋的游记,除了生活气息的醇厚,还透出厚重的文化思考。这种游记风格,绝对他人所能效仿的。例如,在张家口,他游览大境门,没讲太多的游览,却探究起张家口堡和大境门的历史。在德州,他描述的是“九达天衢”“神京门户”。游览杭州,他倒不是把杭州描绘得美若天堂,而是写起历史,颂其人文,如此笔触,令人体会到一个别样的城市。

当然,游记之美,不仅在于美景的再演,还需要佐之于优美语言。在机关,读公文多了,词汇的积累就容易趋于简单和单调。但王金锋写起游记散文,让人看不出公文的痕迹和一贯的“政治腔”。显然,他把笔触溢出了办公室,通过审美的心灵,对游历之处,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透过那些明亮干净的文字,可以嗅出,这位出身乡村的朴实男人,对美、对历史、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

如果游记标志着王金锋的意趣的话,那么,文集的第二部《枸杞集》则凸显出王金锋的思想棱角和思考深度。有别于游记散文的引经据典,其杂文写得朴实而老道。100多篇文字,涵盖的范围很广,从人生的兴趣、成败、态度、健康,到社会一些现象的剖析,再及教育、行政、写作,每一篇都言之有物,见解分明。从文学创作的意义上,这些篇什可能文采不够飞扬。正因为如此,作者谦虚地称之为“通俗政治文集”。《自序》中,读者会得知,这些文字是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点滴感受和人生,是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的。这就验证了我的看法,为什么王金锋的文字厚重而朴实。朴实就朴实在这些文字都是生活中偶然的火花,厚重则体现在思考的宽度和深度。

如果读者有幸接近王金锋,就会知道,这些文字的某些段落,或者,他写这些文字的某个时刻,内心其实是沉重的。其人生的某段风景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助。不管官场是否得意,但不幸袭来时,他就是底层人物,就是被幸运遗忘在角落。他说“不幸的尽头是幸福”,而“幸福要讲道德,快乐要有品格”。在我看来,这些文字,勾勒出一个男人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宽厚而博大的胸怀,像枸杞,令人能汲取某些营养。

文集的第三部《薪火集》,集萃的是作者的调研报告。就文学创作的角度,这些文字不能是副刊发表的,但如果你在某个单位,从事文字工作,那么,这些篇调研报告,就是典型的范文了。就读者看来,也许觉得其内容与自己关联性不大,但内行人,才能嗅出作者老到的文笔,这是爬了几十年格子,才练就的气质——文字精炼、结构规范、思考深刻、结论明朗。也许就时下看来,某些文字已经失去了时效,甚至与网络时代的思维有所剥离,但毋庸置疑,它足可以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机关公文写作的模板。

 阅遍三部文集,读者可以从中感触到王金锋的厚重而朴实的心灵之音,这凝成了他的气质。一是阅历之广,读书之勤;二是为人之厚道,为官之勤恳;三是做事之踏实,为文之严谨。看来,爱读书思考的官员,与附庸风雅的官员,还是多了些气质。这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是一种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的态度,是一种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的人生达观。这种气质,远离了官场疲惫和圆滑所带来的平庸与俗气。我很惊讶这三部文集,把一个外表并不惊人的50后,表现得如此富有魅力,使你觉得他的奕奕神采,好不让人仰慕。这就是王金锋“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