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楚金玲的表现否决白杨,有大话西游之嫌

(2006-08-23 01:09:15)
分类: 排球之家
  女排大奖赛香港站比赛,楚金玲对阵阿塞拜疆发挥失常,球迷们在楚李PK的基础上催生了强力接应不适合中国队之说,进而又升华至彻底否决白杨(白云,杨爽,陆倩)等人的实力和作用.个人认为,用打主攻选手的表现来否决所有进攻有特色的接应选手,不觉得有失公允吗?
 
 当然不可否认,中国队的框架模式以围绕周苏红来贯彻战术自然是最切实际也是最合理的.但在周苏红受伤以后,球迷们就将匆促上阵的楚金玲归结于强力接应,然后再用她个人的表现对所有的强力接应盖棺定论,这几天还真风声水起,似乎就真那么回事了。
 
 首先楚金玲的表现不佳有多外在因素的原因,而并非她实力不行。否则,2005年的她怎么就那么强悍那么艳光四射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她去年打的主攻,而今年打的接应,更何况是匆促上阵之后的主力接应。另外,楚的地面功夫本身就难以支撑全队重担,而主攻杨昊的一传又不复往日神勇,这让她如何能承担如此重担?另外冯坤将很多不到位的调整球都往大楚手上送,本身她的手腕变化就不多,击球点就低,以一传水准决定扣球质量的大楚又如何能逾越阿塞拜疆如此之高的拦网?况且,楚金玲以主力接应的身份和全队配合,尤其是冯坤之间的配合还显生疏,又怎能担当急用救世主的角色?
 由此可见,楚金玲的发挥失常还是有原因的。
 
 而用楚的个人表现来全盘否决“白杨”等人的作用就更待商榷和推敲了。
 
 首先,楚金玲是主攻手,尽管她去年在联赛期间以主力身份在接应位置上游历,但今年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再次多数以主攻身份上场。可见她在接应位置上并不显得驾轻就熟。而“白杨”等人是正牌接应出身,在这个位置上以主力身份征战赛场好几年,熟练程度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楚金玲打接应在四号位的进攻上可能有所优势,但在三号位的交叉和二号位的定点强攻并没有“白杨”等人熟练顺手。而且在后排进攻上“白杨”等人爆发力更强一些,击球点也更高一些。其实说到爆发力,就不得不说到陆倩,个子是矮了点,但弹跳滞空能力以及爆发力是她的长项,也是她相比其其他人的特色。
 
 其实,中国队里根本就没有外国那样的强力接应。中国队的接应在队伍里基本都得主接一传,而且必须要有防守。另外国内所谓的强力接应其实都不似欧美强力接应那样凭个人绝对实力死打死扣。所谓的国内强力接应其实还是以战术球以及个人手腕变化以及线路落点之类的来制胜的。
 
 楚金玲击球点低,本来是靠击球速度制胜,但是因为和队伍的磨合不够以及一传不好的原因,她的扣球更容易让对方拦死。而“白杨”们击球点还是稍高一些的,另外“白杨”们并非像楚金玲在打阿塞拜疆时那样的一味猛砸,很多时候,她们还是采取打吊结合以及轻打重扣来完成最终的得分的。
 还有一点,不能用楚金玲的表现来否决所有所谓强力接应的原因就是,接应二传在中国往往是要承担一些传球任务的,这也是很多时候周苏红能上榜国际比赛二传技术统计榜的原因。而楚金玲,欠缺的恰恰是传球,很多一传不好的情况下,她很难分担冯坤的压力和负担。而“白杨”们在这方面还是好于楚金玲的。比如白云,她本身就是因为传球技术好,而以主力二传手的身份从国少上调国青的选手。即使现在的八一队比赛,我们也能看到白云往往会和攻手之间来一个精彩的配合。
  另外,在场上的兴奋程度,“白杨”们还是比楚金玲更激情一些。而且白云和杨爽都是场上队长,在调控局面和掌握节奏方面都更有气质和大局观,即使陆倩和希悉等队员,也能带动场上的气氛。这些都是楚金玲所不能代表接应选手的原因。
 
 如果说楚金玲打的不好就彻底否决所谓强力接应的实力,那只能是悲哀。这些强攻方面有特色的接应选手,并不是为她们不能上场证明自己而感到悲哀,而是为球迷因为个人思维和区域原因而全盘否决她们的实力和能力而感到悲哀。
 其实,楚金玲代表的只能是主攻改造接应或者其他选手改造接应的最终状况。而真正能代表接应的还是以周苏红李姗为代表的全面型接应以及强攻与特点的“白杨”们。但“白杨”们里面绝对不包括楚金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