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花如掌灯
花如掌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29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友人问

(2013-01-22 21:07:28)
标签:

杂谈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1、 故乡是更广义的家,您笔下的故乡带有浓郁传统的影子。您可以通过生活味的文字传递给新时代的年轻人,普通人又能通过怎样的方式告诉下一代他们曾经的故乡风味?

 

 

 答:美是取舍,一个视角。生活态是全景的,对于写字的人来说,喜欢什么就会裁剪什么。许多时候,人们身在故乡也会思乡,故乡不只是一个地方,它还是一段时光。我们这代人的童年,是煤油灯时代,尤其是乡村,完全是从前的江南。从前的江南是好的,它的意蕴有自然与人情的起承转合,是文脉,唐诗宋词般“俊得江山助”。无论什么传承都要靠江山相助,人情世故也一样

 

 

 2、 您的新书《故乡有灵》中写到故乡种种风土人情。今天,我们走出土地,走出故乡,却也把土地和故乡赋予我们的秉性,丢在进城的路上,付与日月,还给山海。您写这本书是为了把故乡的根和风物通过文字传给下一代?

 

 

 答:《故乡有灵》是借了故乡写人情的。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各各不同。这本书选了一个童稚的视角,学龄以前的我,不识字的时候。四十年之后,人生光景回望中,最清晰浮现的只有这一块,明亮与温暖。进城的途中会丢失,许多年后又会在尘埃中闪现的东西,这些可能就是我们做人的情感底色。捕捉这些细若游丝,若忘若失的情绪,不是为了传给下一代,是表达自已对生命的感激。

 

 

 3、 描述一下您故乡新年的传统和风俗?

 

 

 答:舟山群岛,既是江南又是海岛,从前新年的习俗与浙东无异,但会变一变慢一拍,我们中秋是过八月十六的。现在的新年全国皆然,与你们是一样的。有时村、社组织的,还原传统的做法也会有,但那是掘劣的演,假得令人酸不能忍,是丑的,不亲。

 

 

 4、 从博客中了解到,您有一个女儿。说起传家宝,您认为传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您会通过怎样的具体方式把这种传家宝传给孩子呢?

 

 

 答:我这样的人没有传家宝,如果非要传,只有一些情怀。我女儿小时候,像在秋天月夜丹桂开花的时候,我会把她从书房叫出来,在院子里的老桂花树下让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坐,告诉她许多年后,这样的情景就是家的意思。考大学时,每天晚饭后揣一只饭碗,去樱桃树上摘半碗红樱桃,复习累了时吃。离乡的时候吉诉她,家乡是佛地,普陀是观音道场,心怀慈悲即是不忘故乡。

 

 

 5、 “年关,一个时光中深藏着的隆冬,一个滴水成冰的寒夜,飘着几朵雪,落在枝上如花开。做年糕都在夜里,米粉在大堂锅里蒸着,烟雾水汽满屋。小孩子在阁楼上睡,都爬出脑袋张望厅堂里热闹明亮的大忙碌,兴奋如梁上探头张嘴的雏燕。炉子就在庭院里,喂以大垛大垛的柴根,火便呼呼地蹿,把人烤得脸通红,雪花随风飘过来,倏倏倏,在火光里销魂。”这是摘自您的新书《故乡有灵》中对故乡风物的描写,细腻传神,透过文字似乎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您为什么会选取故乡作为书写内容?这些场景又是如何能历久弥新,让您记忆深刻?

 

 

 答:简单的人喜欢怀旧,对往昔的沉湎要多于对未来的向往。人的一生只是记忆的堆累,所果失忆,我将无“我”。最清澈的记忆一般是童年,无忧,人之初,无染时光。《故乡有灵》中的故乡,其实写的是一段时光。

 

 

 

 6、 从博客中了解到您在舟山做“彩屋草包居”, 在这个浮华到坚硬的年代,这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让人心生向往。可以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答: 我于十多年前就弃城住在乡村,养兰为生,闲暇读书写字,雨天纳袖闲坐。我与人不亲,不喜欢热闹。在我的生活中,不关心大事,也不愿意遇贵人,平时闭门谢客,足不出户。

    从容从来都是退,不是进。你肯放弃一些东西,很容易得到另一样东西。物欲会逼使人内心傲慢嚣张,如果你心生果断,很容易还原自已,可是你不肯,而我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我从来不认为傲慢嚣张就是富贵,人是有品格的,人的内心皆有诗意,你放弃一些热闹,安静就有了;你放弃一些物欲,朴素就有了。如今做人混乱的多,舍真求伪。事实连“彩屋草包居”都是多余的,这房子我向村民租来后修改的,租期很微妙,写的是“租到我死”。

 

 

 

 7、 快要到农历的新年了,您对新年最温馨的记忆是?希望给孩子们怎样的新年印象呢?

 

 

 答:年三十夜一觉醒来,新年新衣新吃食,这就是重新做人,被人惦着的顽劣与过失都一笔勾销。因为有一年节衣缩食的铺垫,这几天,户户都是富贵人家,人人都知礼达仪,说不尽繁华气象,令人惊喜。也只有中国,再卑微的人,在正月里,一年中可做三天贵人。现在的孩子感觉不到新年,要把新年的新,还给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乡有灵》
后一篇:过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