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令进补

(2011-11-25 11:16:19)
标签:

冬令进补

补点情

杂谈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儒家的局限是囿于人事。作为一种思想格局就小了些。道家的视野就要开阔得多,它的立场是自然,同时兼顾人。佛家的主张是超越,脱离,追求意志的终极自由,寻找到真理本源,拥有真理。所以儒家只是世间法,入世处世的哲学,有唯物的倾向,对于常人来说,比佛道更觉真实。儒只是方法论,虽然它也对人性的本源作一些探索,但也是与自然源流割裂的,在人的立场上关注。至王阳明的心学,儒学接近了佛学,但方向是格物,并非“格心”。
 
高度智慧的思想,到一定高度往往会有相同的质地,心物一体的念头儒学中也有,但其偏执于世道人心,这造成浅见,有时候甚至是故意的。儒学是功利的,这种功利是只对现世负责,它拒绝好奇心,世界时空那么大,我就那么一亩三分地弄好,不作非份之想,不见不听,不怪力乱神。但世界不是凭空而来,一定有其本源,一定有真理。这是科学、哲学、宗教都在寻找的东西,所以儒学它甚至算不上哲学,王阳明的心学算一下,其它的应当是伦理社会学。
 
思想是人的本能,这是重要的启示,寻找本源其实也是人的本能,人身上最接近自然与真理的地方是人的本能,本能即原来,个人以为对本能的修正即违背自然。
 
仁者爱人,作为儒学的核心思想,我认为仁是人的一种心情状态,人活着是多态的,仁可能就是人本来的质地,但它的显见需要条件,本性的显见需要条件,条件是客观的,人无法把握客观的东西,你要让我心安,那要让我无忧,你让我富贵我自然能够有仁,但这是无法普遍化的,所以儒学提出的方法是对自我的修正,要克已,要削弱本性中的很多东西,增加个体道德修养,要好德不要好色,但从来就未见过好德如好色者。
 
 
原因是好色比好德更准确,更接近自然,好德是社会层面的,好色是物种存亡层面的,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儒家认为灭人欲才能存天理,把人身上的欲望灭尽,仁是能够显见的,止水能静,但它忘掉了人欲也是天理,于是仁的那个天理与人欲的天理斗法,纷争必然徒劳无功,谁也无法胜谁,中国历史几近儿戏,实践了几千年没有产生出一种好的社会制度出来,根子在儒家。尊重人欲的现代西方社会,倒是产生出了一套即今为止人类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出来。人在满足的时候必然会仁,而不是靠拧扭。
 
人是有爱的,爱也是人的本性。光是情爱,就有恋物、同性恋、异性恋、自恋等多种形式。尤其是自恋,人人都自恋,小孩吮指,女人镜子面前顾盼都是,就是欲望升华到精神层面的修行者,根基也是自恋,不是自恋你修行干什么?所以佛家把众生叫做有情,禅宗有名言:有情来下种。情是为人在世的能量。
 
冬令进补,草木药石人参鲍鱼没用的,建议各位补点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理性与虚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